在趙維眼裡,土豆只是讓釣魚城支撐下去的口糧。
他根本沒意識到,這種來自大洋對岸的神奇物種,對中原有著何等意義。
對於一個世世代代都以農業為根本的民族來說,田地就是一切。而田裡的莊稼,則是比天還大的事。
畝產1500斤,放在後世不值一提,但這是...這是十三世紀的古代。
這個數字,是任何一個正常人連想都不敢想的一個天文數字。
這個年代最高產的水稻不過4、5百斤,最好的小麥也才3、4百斤。
漢人正是藉著這種一粒一粒在田間地頭積攢下來的糧食,養活了這個時代最偉大的文明。
而現在,一季土豆就可頂兩年的產出,又怎能不讓人歡呼雀躍?
此時,那些剛剛還前躥後跳的細作,早已經被百姓們拋之腦後。即使有人注意到他們,也不再為其喊冤。
因為寧王殿下已經用土豆證明了清白。
而接受萬人膜拜的寧王殿下,環視當場,卻做出一個更讓百姓為之欽佩的舉動。
他上到那個老農裝扮的老頭兒面前,鄭重地把老人攙扶起來。
然後,抱手合揖,大禮參上。
“該謝的人...是老先生你啊!”
這一切都是王禎帶來的,沒有這老頭兒,土豆還將停留在八百斤的畝產,他才是最大的功臣。
對此,王禎也有些激動,士為知己者死,不外如是。
老人家含著淚,“殿下放心,殿下交給老夫的那些種,老夫一定給你種出來!”
說完心裡話,老爺子也是知趣的,知道趙維尚有別的事要與百姓說講,自覺地來到一旁,和張珏、文天祥繼續撅在地裡刨土豆兒。
趙維則是迴轉身形,看著百姓們,面色變得深沉。
“大夥兒...現在肯聽本王講講道理了嗎?”
嗡.....百姓們自嘲的一笑,皆是想起,剛剛寧王說什麼他們都是不聽的。
有人高聲道:“殿下還是別嘲笑我等嘍,留點麵皮吧!”
說完又道:“俺叫徐老七,別的就不說嘍!殿下給凌霄城送糧的時候,算上咱一個。咱有力氣,隨便殿下驅使。”
“對。”有人附和,“也算我一個!剛剛是豬油蒙了心,殿下別與我等憨人一般見識。去凌霄城時,咱出力氣,全當贖罪!!”
“算我一個。”
“也算我一個!!”
“還有我!”
一時之間,民聲四起,再次沸騰。
只見趙維緩緩向百姓一禮,“那本王閉嘴,在此謝過了。”
法不責眾,趙維也沒有追究普通百姓的打算。大道理什麼的,也不是說的時候。
眾人鬨笑以對,氣氛融洽。
只聞趙維又道:“既然來了,還差點踩死本王,那就...那就誰也別跑,留下來收土豆吧!!”
百姓一聽,更是欣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