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文天祥、陸秀夫是文人的氣節,張世傑、張珏是武人的脊樑。
那麼,身處凌霄城的巴蜀軍民,便是普通宋人的骨氣所現。
在原本的歷史之中,凌霄城被破是數年之後的事。
那時,距離恭帝降元已經過去了整整十二年,距離崖山海難也有九年。
城中無一人降元,全部殉難。
可是,趙維入蜀,既改變了釣魚城的命運,也改變了凌霄城的命運。
阿難答是不會允許有兩座山城並立巴蜀的。
此時帥府之中,一眾大宋老少臣子盡聚於此。
“二十萬大軍......”趙維眉頭緊鎖,“阿難答勢在必得。”
抬頭看向張珏,“凌霄城守得住嗎?”
只見張珏無比凝重地搖了搖頭,“凌霄城城池很少,城中有萬餘軍民已是極限,怎麼對抗二十萬元軍?想守住,必然艱難。”
王應麟則道:“那就只能祈禱元人攻不下凌霄城了?”
“呵。”曹琦搖頭,“老相公想的簡單了。”
解釋道:“凌霄城不似釣魚城,城中有良田,城外灘塗也在河洲之上,元軍想過來,需付出代價。”
“那就是一座建在四面絕壁上的城池,內無寸田,所有糧產皆要由城外的平地產出。元軍要是早來一月半月,趕在秋收之前圍城,那根本不用攻打,只斷糧一件,便可要了凌霄城內所有人的命。”
謝疊山聞擺,臉色更是難看。
“可是....不能見死不救吧?”
“......”
“......”
無論張珏,還是一眾將校,皆是沉默不語。
不是不想救,實在是有心無力。
別看釣魚城一片紅火,但是也只能勉強自保而已。
趙維雖然帶來了扶桑糧種,帶來了新式火藥,可是別忘了,釣魚城當下只有五千多正規守軍。
不是養不起,也不是無兒郎當兵,而是沒有那麼多軍械裝備。
只憑這五千多兵,放在以前,連釣魚城都守不住。現在有新式火器,也只能說勉強。
哪有能力馳援凌霄城?
此時,趙維心中也是難受,陷入兩難之境。
救?怎麼救?
不救?於情於理都說不過去。
喃喃自語:“總是要想些辦法的。”
問向趙孟禧,“元軍確切攻城是在何時?”
趙孟禧細沉吟片刻,“秋稻要九月末到十月之間成熟,如果阿難答勢在必得的話,必斷凌霄城糧產,應該不會超過九月初。”
趙維皺眉,現在是八月初,只有一個月的光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