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最大的優勢,其實還不是產量高,而是極低的種植要求。
這東西不像玉米、紅薯,對地力、水肥和氣候都有一定的要求,沒個三五七八年,別想在巴蜀實現大面積種植。
它最強的能力就在於,不挑地。只要給足水份,什麼地方都能種,剛進入中原就可以落地生根。
即使產量不如原產地美洲,可也不是中原的稻米和小麥可以比的。
當然,這還是十三世紀的原始品種。
趙維可是知道,現在的土豆還遠遠達不到後世的豐產水平,甚至十分之一都達不到,有很大的上升空間。
到時,委派精於農事的良農加以改良和選育,潛力才能真正爆發出來。就算達不到後世水準,也不是區區800就能相比的。
此時,張珏、文天祥等人根本沒注意到趙維的得意,已經圍作一團,開始掰著手指算了起來。
“一季800,一年三季?2400斤?二十擔?我的天吶!”
年產20擔,三倍於今。
如果放開肚皮,可以養活5個人,這已經很嚇人了。
相當於,一個五口之家只需要一畝田便可溫飽。
當然,如果配額補給,省著點,10個人也能活命。
只不過,文天祥、王應麟等人卻把目光放在張珏身上。
“張帥,釣魚城有這麼多地嗎?”
他們都是沒去過釣魚城,雖然趙維把這個什麼豆拿出來,製造了一個大驚喜。
但是,據他們瞭解,城中目前起碼還有5.6萬的百姓。再加上他們這些人,就打6萬來算,再結合趙維說的產量,節衣縮食,也要6000畝地可以養活這麼多人。
幾個老相公心裡有點沒底,釣魚城可是山城,佔地只有4000餘畝的彈丸小城。
而且,什麼叫山城?就是建在山尖兒上的,以陡峭山體為防禦依仗。就算有田可耕,也必然稀少。
但是,沒想到,張珏卻是神密一笑,學著趙維那副鬼樣子賣起了關子。
“諸位明日到達釣魚城下便知,完全沒有問題!”
“......”
“......”
大夥面面相覷,對這個傳說中的釣魚城更是好奇起來。
......
第二天一早,眾人早早登船,在一眾小舟、排筏的簇擁之下,向百外的釣魚城挺進。
文天祥等人顯然有些激動,船艙也不進了,就聚於船頭,忐忑之心溢於言表。
可是,比相公們更激動的,是董老三,還有恩陽百姓,這樣的普通人。
一路之上,喊叫之聲就沒停過。
“文天祥入蜀嘍!張大帥回來殺韃子嘍!!”
沿江呼喝,聲聞甚遠。
如果趙維能於高空俯視江面,就會發現,在他們這隊雜舟之後,陸陸續續有民舟聽到江上的呼喊,陸續下水,開始追隨船隊而來。
就像螞蟻成隊聚攏一般,沿江直下。
等到行至渠江與嘉陵江的交匯處,距離釣魚城只有十里之時,慕名而來的百姓已經有不下萬人。
而且,隨著舟船駛入更寬闊的嘉陵江,更多的合川百姓開始向江上聚攏。
兩岸徒步追逐船隊的,更是密密麻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