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維說的是馬南寶,之前進大都的時候就有謀劃。但那時有了不動武就可能救出文天祥的方法,所以馬南寶一直沒動。
九月中,大都來了一個廣東商戶,販賣朱羅奴,甚貴。
所謂朱羅,其實就是印度,現在是伊爾汗國治下。
只不過,大都百姓都沒見過朱羅人。只覺得這朱羅人長的吧,和蒙古奴挺像的,卻是比蒙古奴還要高大結實些。
價錢是貴了點,但勝在新鮮。第一批幾百個朱羅奴,沒幾天就賣光了。
到了十月,又來了第二批。
只是,還沒開賣,就已售罄,乃是商人先前與人講好的買賣。
與此同時,十幾個南方道士打扮的青年漢子也進了城,
自稱是茅山道傳人,道法高超,住在北兵馬司旁邊的道觀裡。
當然,這些都是小事,除了百姓閒來無事嚼一嚼舌頭,沒人主意這些細微的變化。
而趙維等的那個老天開眼的機會,居然真來了,而且是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這事兒得從年初說起。
蒙古族有春獵和祭祀草原薩滿的習俗,所以每年三月,忽必烈都會從大都移駕到上都開平,主持蒙古盛會。
但是,今天三月正是對東瀛作戰最緊張的時候,忽必烈哪有心思去什麼上都?以至於三月之行就取消了。
可忽必烈畢竟是馬背上打了一輩子的皇帝,不讓他到草原上撒個歡,射幾箭,渾身難受。
到了九月之後,老爺子突然就想起這個茬了,與阿丹,還有太子真金說起。
聊著聊著,聊出興致來了,突然決定,把錯過的春獵,改為冬獵。
十月十五自大都啟程前往開平,趕年關之前回到大都。
也就是說,從十月中到年末這一個半月,忽必烈不在大都。
不但他不在大都,列朝三班、中書六部,除了少數官員留守,餘者都要陪駕北上。
而且,這還不算完。
往年出獵,都是南兵馬司派御衛軍隨行。今年老爺子說,既然春都改冬了,那隨行之軍也改一改,就由北兵馬司陪駕。
除軍營儀衛、城防輪崗之外,悉數出動。
這意味著,這一個半月裡,關押文天祥的北兵馬司守衛薄弱。
趙維只能說,沒有比這更好的機會了,也是唯一的機會。
接下來,就看他要如何運作,將文天祥帶出大都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