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見文天祥,對趙維來說意義重大。
一來,可以從文天祥口中得知,他與留夢炎之間的恩怨到底是怎麼回事。
二來,他身入大都,終極目標就是文天祥。
如果能與文相公見上一面,哪怕不當面表明自己救人的意圖,也起碼能夠知道文天祥現在的狀況如何,為營救提供幫助。
要知道,自兩年前文天祥被抵送大都之後,民間的有識之士也不是沒動過救文公脫難的心思,為此獻出生命的更是不勝列舉。
可是,元帝一直將文天祥秘密關押,守備嚴密,除了去勸降的重臣,沒有任何人可以接近,更不要說營救了。
之前,趙維生出要見文天祥一面的念頭,也只不過是個大膽的想法,卻是沒有半點頭緒。
唯一的希望,就是疊山先生能夠取得元帝的信任,進而以勸降的身份接近。
至於是什麼時候,也是一點主動都不佔。
這也是他暫時放下這個不切實際的想法,先解決東瀛隱患的原因。
可誰能想到,來的這麼突然?忽必烈就好像一時興起,讓趙維馬上就去勸降文天祥。而且以此為考驗,若成,則出使東瀛。
趙維此時只剩下驚愕和幾乎壓抑不住的狂喜,一時之間難以反應。
得了皇命,領趙維去見人的阿丹也不理解,陛下怎麼如此草率?
要知道,那位文履善入京兩年,能見到他的臣子不超過一個巴掌。對於派誰去勸降,忽必烈可是極為謹慎的。
所以,阿丹把趙維帶出書房之後,讓他在宮外等候,自己卻是又折了回來。
“陛下有什麼要交代的嗎?或是再考慮一二?”
忽必烈頭也不抬,依舊端著那本春秋註釋,隨意道:“帶他去便是。”
阿丹猶豫片刻,“喏。”
說著話,轉身而走,心中還是不理解。
卻聞身後的忽必烈又輕飄飄地說出一句,“若那小子真能說動文履善,哪怕文履善有一絲意動,就不用帶他回來了。”
阿丹一顫,驟然停下,瞳孔也是隨之放大。
他終於明白元帝的用心了,鏗鏘稱喏。
“陛下放心,若他真是別有用心,大都將再無寧國候!”
......
——————————
趙維的腦子很亂。
還是那句話,一切來的突然,讓他既驚喜,又不敢相信。
勸服文天祥,就可以出使東瀛,那麼一切問題就都可解決。
難嗎?不難!
像見疊山先生一樣,伺機表明身份,然後讓文相假意歸降,難嗎?不難。
穩住!趙維告訴自己,越是此時越要穩住,就像疊山先生教他的那樣.。
可是,哪有那麼容易?多少古今人物都在巨大的成功面前迷失自我,何況是趙維這個半吊子?
一路之上,皆是面色潮紅,神情扭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