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了多少?”
“沒多少,就千多擔吧!”
“只換一千多擔?”趙曄冷笑。
千多擔糧還不夠趙維自己那兩千多人吃呢,果然爛泥扶不上牆。
結果,趙維那又蹦出一句,“還換了點金銀什麼的。”
“嗯!?”趙曄腔調都特變了,“不可能!”
他可是知道土人對金銀的看重,他也想從土人那換金銀,可是人家死活不給,給多好的絲綢瓷器都不換。
陸秀夫等人此時也是神情一變。
金銀!?那可是最方便帶回中原的好東西。
江鉦也顧不上當和事老,更不管什麼二王之爭,搶前一步,“換了多少?”
“嘿嘿。”趙維賤賤一笑,“沒多少,不足掛齒。”
“沒多少是多少?”
“也就....200多斤金子,2000多斤白銀吧!”
“多....多少!?”
這回不光江鉦,陸相公調都變了,一眾屯主差點沒站穩。
“他,他說200多兩,還是200多斤啊?”
十六兩為一斤,200多斤就是三千多兩。還有2000多斤白銀.......
結果,大夥兒還沒反應過來,趙維得瑟到極致的腔調又傳了出來。
“嗨,別驚訝哈,這都不算什麼。咱和曼卡的人都說好了,我的人去他們那採金子,要多少隨便拿!”
“穩住,一定穩住!這都不是事兒哈!”
“......”
“......”
“......”
包括趙曄和陳宜中,無不見鬼似的看著趙維。
皇殿之中,絕倒一片。
.....
——————
後世可能很難理解古人對貴金屬有多渴望。
某種意義上來說,那不單單是對財富的貪慾,而是已經上升到了國家興衰的高度。
而這種渴望,在宋朝尤為明顯。
中原王朝缺少金銀等貴金屬礦藏,連銅都是稀缺資源。
而金銀銅又因為其特有的價值屬性,成為了中原王朝的或官方,或民間的硬通物。
銅更是漢唐宋的官主貨幣,決定著國家金融體系的成敗興衰。
銅作為貨幣,在漢唐之時還好些。儘管中原缺銅,但由於經濟體量和人口數量的關係,還能夠支撐貨幣運轉。
可是到了宋朝,情況卻是急轉直下。
朝不抑商,致使經濟體量在短短几十年內呈現爆發式的增長。
而占城稻的引進,又使人口突破糧食約束,贈長到一個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