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哼!”趙與珞冷等,“那你去說服眾人看看?”
“算了。”趙維一縮脖子,“誰聽我的啊!”卻是多了幾分寂寥。
趙與珞看在眼裡,語氣放緩,“你啊!若是早知人事,也不至於被人罵是混蛋。”
“不過,此時醒悟為時未晚。哈哈,未晚啊!”
“爹。”看著親爹嘴岔子都咧到耳根子了,“很驕傲吧?”
趙與珞一愣,“驕傲什麼?”
“以前我淨給你丟人了,現在終於長了臉,不驕傲嗎?”
“混蛋小子!”趙與珞一巴掌扇在趙維後腦,笑罵道,“卻是隻會氣人。”
“嘿嘿。”趙維傻笑著,“反正不管怎麼說,這事兒成了,我乾的事是要寫進史書裡的。”
這一回,趙與珞卻是沒掃兒子的興。
趙維說的沒錯,不管暫避海外是對是錯,將來成敗如何,大宋寧王只憑這一件便必入史冊。
可是,轉念一想,趙與珞神情漸斂,卻是沒有那麼高興了。
與趙維一邊漫步軍寨,一邊道:“法子是定下來了,可這一趟,不好走。”
“是啊!”趙維也斂去興奮之情,長嘆一聲,“這十幾萬人,不知道有多少能活著到達海的那一邊。”
......
目前的瓊州,有張世傑自崖山撤下來的四萬多水軍,加上趙與珞這些年在兩廣、海南收攏的義軍三萬,可戰之兵共有七萬。
至於隨軍百姓,那就更多了。崖山過來的九萬,瓊州依附義軍的也有一萬多人,共十萬有餘。
加在一起,有十七萬人。
這些人要橫渡汪洋,遠赴美洲,絕對是十二世紀最大規模的海上移民。
當然,如何只是人數的問題倒還好說,關鍵在於——海船。
崖山和瓊州所有的海船戰艦加在一起也不過七八百艘,更多的是百姓隨軍的民船。
而這些民船之中,可謂參差不齊,有遠洋商船,卻也有根本不適合出海的近海小船。
甚至,很多百姓是駕著江河行駛的平底槽船一路追隨。別說遠洋,就是近海靠岸航行都抵擋不了風浪。
事實上,這個時代就沒有真正意義上的遠洋船支。特別是華夏,所有海船也都是是為了近海航行設計的。
單船這一方面,就是一個不小的難題。
而除了船支,還有補給上的難處。
別看趙維出了主意,指著大海那邊說咱們去那。但是怎麼走,要用多久,他卻是兩眼一摸黑,啥也不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