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現感應系的歷史性難題是什麼?
是傳承!
是入門!
是感應量子原初量子頻率的難度。
這一點,從華夏基因進化大學具現感應系的規模就可以看得出來。
在最頂級的基因進化大學內,面向全華夏挑選英才,而具現感應系的學員,加起來還沒有超過二十個!
要知道,這是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學員數量的總和。
而最後能夠堅持下來的,可能也就是一半。
具現感應繫有多慘?
離失傳不遠了。
中堅人物的步清秋、屈晴山、紀矽這幾人要是都掛了,那具現感應系就要斷代了,甚至可能十幾年之後,就沒有具現感應繫了。
不說其它的原因,步清秋為什麼一定要跟著許退來營救屈晴山,不惜被藍星定義為叛徒?
就是因為具現感應系的人才,太少了。
屈晴山不僅是具現感應系的人才,而且是具現感應系當中,為數不多會教學生的人才。
雖然屈晴山手底教下出去的學生也很少,但相比其它人,很多了。
可這會兒,許退的一個小嚐試,加上步清秋的一點想法,再配上如今特殊的環境,具現感應系的歷史性難題,好像就被解決了。
具現感應系最大的問題,是新入門的學生,花費了很長時間,也無法感應到某一系的原初量子頻率。
很多學生,就折在這一關上。
長達幾個月、半年甚至是一兩年沒見到任何成果,在如今這個快節奏的社會中,誰能堅持下去?
可是,這會在太空中,步清秋與許退卻無意間發現,在太空中,原初量子頻率的感應,卻變得簡單起來。
從本質上來講,在太空中,感應任何一項原初量子頻率,是極難極難的。
但若有老師幫忙引導呢?
在枯寂的太空中,老師親自施展某一項具現感應系能力,這就如同於夜空中放了一個一千瓦大燈泡一樣,一眼就能看到它。
只要能看到,就能參悟到。
而在此之前,具現感應系的學生的問題是,在水中山中枯坐了大半年,連虛無飄渺的原初量子頻率的影子都沒有摸到。
感覺,就像是參悟了個空氣。
這一點,步清秋很有體會。
但現在,這個問題解決了。
只要有符合條件的學生,由像她這樣的準行星級的老師,帶到太空來,用不了幾天時間,就能某一項能力入門了。
先入門,再去感應根本,速度會很快!
至於時間付出,壓根不算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