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
“你放心。事情做好了,你的問題我會幫你解決的!”
由於年級間的天然隔閡,高三那幫人得知訊息已經是下午。第一考場的幾個人考完試閒聊時偶然提及此事,有人感慨道:“看來咱們又多個對手!”
馬上就有人質疑:“不會吧?就算他再厲害,也是高二的,跟咱們還差著火候呢!”
“那可說不準!雖說他是高二的,可按咱們學校慣例,高二就已經把高中知識點全都學完了,剩下的只不過是融會貫通和靈活運用。這位可是絕頂聰明,聽說早在高一的時候就獲得過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的一等獎。”
“那又怎樣?作文在國語中只佔60分,何況文章能得獎並不意味著作文能拿高分。——退一萬步說,就算作文能拿高分又如何?國語向來是最拉不開分數的,高分130、低分110,大家都在這個區間,無非就是你多一點、我少一點而已。就算他能拿135,頂天了,又能怎麼樣?一道理科大題馬上拉平!”
“他理科也不弱,剛拿到全國生物奧賽一等獎。”
“生物總分才60分,更拉不開分數!”
“他數學還是全省奧數一等獎。”
“我擦,他到底參加了多少競賽?”
“還有化學,貌似也得過全府奧賽的一等獎!”
“……果然不是猛龍不過江。看來咱們真碰到了猛人!”
邊上有人不樂意了:“再猛又如何?高考又不等於競賽。競賽追求的刁鑽古怪、變化多端,而高考講究的是中正平和、博大精深。打個不恰當的比喻,競賽類似魔教的吸星大法,強則強矣,但終非正路;高考則相當於降龍十八掌,循序漸進,終歸遠大。就算他再厲害,沒經過一場場考試的磨礪,就來參加咱們的考試,是龍也得盤著,是虎也得藏著!”
“那你覺得他能在咱們年級排多少名?”
那人想了想:“前五十吧?”
高三跟高二一樣,有十二個理科班,每個班六十多人,加起來總共七八百學生。能在年級排前五十,意味著至少是每個班上的前五名,已經非常不錯了。但還有人覺得未免低估了他的存在:“我覺得他能進前三十名!”
“前三十?那他下次考試不是和咱們一個考場?”
“不可能!高考哪有那麼簡單?他再熬幾場考試還差不多。”
“就是!他要能考近咱們年級前三十,我光著身子繞操場跑三圈!”
“哈哈哈,那咱們拭目以待,等著看大戲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