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宇與高進做到床邊繼續道:“老爺子得的並非是普通病,而是中了一種名為《金蠶蠱》的蠱毒”。
在老昆明人為中蠱之人以蛋“滾蠱“的咒詞裡,曾提及—長串蠱名,如金蠱、銀蠱、長蟲蠱(蛇蠱、編短蠱、蝴蝶蠱、媽裡兒蠱(蜻蜓蠱、
居家養的蠱以及五方五地的各種蠱。蠱的種類,還有金蠶蠱、蛤蟆蠱、蜈蚣蠱、蜮盎(水蠱、羊蠱、魚盅、牛蠱、犬蠱、雞蠱、鵝蠱、草蠱、菌蠱、蝨盅、蠍子蠱、鬼蠱、馬蜂蠱、大象蠱、螞蟻蠱、豬蠱、蜘蛛蠱、鱉蠱、青蛙蠱、服媽蠱、麻雀蠱、烏龜蠱、稻田蠱、樹蠱、煩踢蠱、皖螂蠱苗疆蠱術
蠱,是一種人工培養而成的毒蟲。
放蠱是我國古代遺傳下來的神秘巫術。過去,在龍國的南方鄉村中,曾經鬧得非常厲害,談虎變色,誰也不敢當它是假的。文人學士,交相傳述,筆之翰籍,也伊然以為煞有其事。
一部分的醫藥家,也信以為真。於是,就想出許多治蠱或制蠱的名堂。
據說,蠱之種類有十一種:蛇蠱、金蠶蠱、篾片蠱、石頭蠱、泥鰍蠱、中害神、疳蠱、腫蠱、癲蠱、陰蛇蠱和生蛇蠱。
過去,有些人專以制蠱來謀財害命。
制蠱法:多於端午日製之,乘其陽氣極盛時以製藥,是以能致人於病、死。
又多用蛇、蠱、蜈蚣之屬來制,一觸便可殺生。其餘有些的,另為分說:癲蠱,傳說多是壯族人所為,把蛇埋土中,取菌以毒人。
疳蠱,又謂之放蛋。更有謂之放疳;放蜂的。據說,兩粵的人多善為此。方法是:端午日,取蜈蚣和小蛇,螞蟻、蟬、蚯蚓、蛐蠱、頭髮等研末為粉,置於房內或箱內所刻的五瘟神像前,供奉久之,便成為毒藥了。
泥鰍蠱,用竹葉和蠱藥放水中浸之、即變為毒的泥鰍。
石頭蠱,用隨便的石頭,施以蠱藥而成的。
篾片蠱,將竹片施以蠱藥後便成。
金蠶蠱,據說這種蠱不畏火槍。最難除滅;而且金蠶蠱還能以金銀等物嫁之別人。
《嶺南衛生方》雲:制蠱之法,是將百蟲置器密封之,使它們自相殘食,經年後,視其獨存的,便可為蠱害人。
金蠶的害人能使人中毒,胸腹攪痛。腫脹如甕,七孔流血而死,還能遠距離操控。
篾片蠱害人,是將竹篾一片,長約四五寸,悄悄的把它放在路上,行人過之。篾跳上行人腳腿,使人痛得很厲害,久而久之,篾又跳人膝蓋去,由是腳小如鶴膝,其人不出四五年,便會一命鳴呼。
石頭蠱的害人:將石頭一塊,放在路上,結茅標為記,但不要給他人知道。行人過之,石跳上人身或肚內,初則硬實。三四月後。更能夠行動、鳴啼,人漸大便秘結而瘦弱,又能飛入兩手兩腳,不出三五年,其人必死。
泥鰍蠱的害兒:煮泥鰍與客吃,食罷,肚內似有泥鰍三五個在走動,有時衝上喉頭,有時走下**。如不知治,必死無疑。
中害神的害人:中毒後,額焦、口腥、神昏,性躁、目見邪鬼形、耳聞邪鬼聲、如犯大罪,如遇惡敵,有時便會產生自盡的念頭。
疳蠱的害人:將蛇蟲未放肉、菜、酒、飯內,給人吃。亦有放在路上,踏著即入人身。人身後,藥未粘腸臟之上,弄出肚脹、叫、痛、欲瀉、上下衝動的症狀來。
腫蠱的害人:壯族舊俗謂之放腫,中毒後,腹大,肚鳴、大便秘結,甚者,一耳常塞。
癲蠱的害人:取菌毒人後,人心昏,頭眩、笑罵無常,飲酒時,藥毒輒發,忿怒兇狠,儼如癲子。
陰蛇蠱害人:中毒的,不出三十日必死。初則吐、瀉、繼則肚脹、減食、口腥、額熱、面紅。重的面上、耳、鼻、肚有蠱行動翻轉作聲,大便秘結。加上癲腫藥,更是沒有治好的希望。
生蛇蠱的客人:中毒的情況,與陰蛇蠱害人相似,但也有些異點。即腫起物,長二三寸,能跳動,吃肉則止;蠱人則成形,或為蛇、或為肉鱉,在身內各處亂咬,頭也很痛,夜間更甚:又有外蛇
隨風入毛孔裡來咬,內外交攻,真是很難求治。
我不知道老爺子得罪了那個用蠱高手,他的這個金蠶蠱是個高階貨,可以遠距離操控的,所以你們還得注意此人,如果有什麼仇恨建議儘早化解。
聽完張宇的解說,高進終於明白了父親的病為什麼醫院檢測不出,原來是蠱毒。
高進深吸一口氣道:“多謝賢侄,沒想到你對醫術如此精通,而且知曉蠱毒的來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