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唐時期,有一位不曾被記入皇族史冊的皇子――唐三清。
雖沒有具體的文獻記載和史實根據,但是卻在百姓中世世代代的流傳甚廣。
據說這位皇子是當年自東土大唐,向西天取經的唐三藏法師的轉世,其容顏美麗的如同輝夜中的明珠,耀眼奪目,傾國傾城,清麗絕俗,風華絕代。
這樣的一位皇子從未在人前出現過,但是卻在百姓之間的流傳中幾乎神化,以其容貌極盛而盛名遠望。其美名遠揚不只是僅在人類中間口口相頌,在妖界也是四海聞名。
據說垂涎其美色而去的妖怪數不勝數,無論男妖還是女妖都紛紛拜倒在其裙下,少有的不受美色控制的妖怪散播出傳言,作為唐三藏的轉世,其肉也如唐三藏一樣吃了可以肉身長生不老,容貌美豔絕世。
當然這些僅是人們口口相傳的皇族秘辛,他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皇族子嗣中卻有唐三清其人,其容貌盛極也是真的,但是“他”卻是女兒之身。
十五年前,菩薩踏著蓮花寶座託夢給當今皇上李存勖,告知他,唐三藏本應經歷九九八十一難,但當年西遊取經少歷一劫,必須重回凡間經歷那一劫,他將會以皇族的子嗣轉生,重新走一遍西遊取經之路,方可。
這本是仙界的一大失誤,因而菩薩特來囑咐,不可記入史冊,以供後人恥笑。
但不知這過程當中出了什麼問題,唐三藏本是男兒之身,轉生之後卻是女嬌娥,姿容脫俗。
李存勖壓下心頭的疑惑,無論怎樣這必是上天的安排,悉心照料之下,十五年轉瞬即逝,晶瑩粉嫩的懵懂少女,被李存勖養成了貌賽西施,絕世獨立的傾城少年。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縱使保住了唐三清女子的身份,但她的美貌卻從宮內傳到了四海八荒,人妖兩界,無人不知,無妖不曉。
……
那一天,太陽一如既往的普灑大地,晴空萬里,普通的是令誰都不會在意的一天,是歷史的漫漫長河中不起眼的一股細流。在這一天,沒有人注意到的皇城腳下,宏偉的城門,川流的人群中,一個圍著長蓬的身影悄悄地出現,又悄悄地消失在黃土與藍天相接的地平線,一段傳奇又奇妙的旅程,正式開始了。
出了洛京,越往西行越是荒涼,廣闊蔚藍的天空並不是在宮廷中透過窗格所看到的一方天地,這裡沒有任何的束縛,看不見道路的盡頭。
落霞與孤鶩齊飛,寂寥無人,彎彎曲曲的路上,一輛質樸的木製牛車不急不緩地前進著。
車伕有節奏地揮舞手中的鞭子,車上裝載著些雜亂無章的稻草,木車的後面,坐著一個穿著斗篷,看不清面容的少年,兩腿悠哉的前後擺動,期間伴隨著車伕隨性的歌聲。
“小夥子,這個時間進城是投奔親戚嗎?”
“不是,我要去的地方很遠,今晚現在這鞏州城落腳一晚。”
回答車伕的這名少年,就是人人稱頌貌美無雙的唐三藏法師的轉世――唐三清。
脫去華服,摘下配飾,雖然衣著樸素粗衣,風塵僕僕,但是唐三清的臉卻越發白皙晶瑩。
這次是她第一次離開金絲宮殿,從小到大,父皇一直總將西遊取經歷劫視為她的使命,她這短短的十幾年的人生,“唐三藏”這個名字就一直與她形影不離。
雖然用錦衣玉食,瓊樓玉宇來形容她之前的生活環境毫不為過,但她的生活卻像死水一般很壓抑,父皇母后看著她時,總是用著恭敬虔誠的態度,那並不像普通父母那樣對待兒女。
皇家子嗣託菩薩保佑,人丁興旺,曾經她偷偷地離開過一次自己的宮殿,在御花園附近看見了母后和年幼的妹妹,時隔太久,只記得母后當時伸手捋順妹妹額角的亂髮,很是溫柔。
她時常想快點長大,快點走出這一方天地,像當年的唐三藏一樣西遊取經,那定是非常有意思的旅程。
對於唐三清來說,很難將唐三藏那樣有名的法師和自己聯絡到一起,正是從小耳濡目染,身邊的人總是在宣揚他的事蹟,她對他是一種崇拜和憧憬,若是能重走一遍他走過的路,真是想想就很滿足了。
跟車伕有一句沒一句的聊著天,天色將近,一輪彎月,清朗地掛在遙遠的天際。
鞏州城就到了,從宮裡帶來的盤纏很豐厚,厚謝一番車伕後,她去了城內最豪華的宜家客棧。
進了客棧,唐三清要了一間房,點了一桌好菜,趁小二上菜的間隙,她叫住小二,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