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群中,李世民等人都是屏氣凝神。
如何應用道家學說,一直都是一個大難題。
因為道家,太過於玄奇,縹緲。
陳通深深的吸了一口氣,手指在機械鍵盤上噼啪作響,他彷彿從歷史的長河中,看到了那個騎牛的老者,神秘的背影。
陳通:
“很多人對道家的理解是,無為而治!”
“但都覺得這很玄,很虛幻,沒有抓手的地方,不知道該怎麼用,其實是對道家理解的不深刻。”
“道家的無為而治,意思是,人不可能與大勢相抗,你要講究順勢而為。”
“而這句話,才是道家應用的精髓!”
“看準大勢,才是決定了大的方向,選擇方向才是做事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就比如,判斷時代的風口,當你站在了時代的風口,豬都會被吹上天。”
“所以,才有了選專業,比選學校更重要。”
“所以,才有了,有人努力一生,辛苦拼搏幾十年,還沒有別人買一套房,獲得的利潤多。”
“這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門閥,在歷史的長河中,最善於的就是抓住歷史的機遇,最懂得時勢造英雄。”
“什麼時候該跟皇帝同心協力,什麼時候該揭竿而起,逐鹿中原,這就需要對大勢的判斷!”
“道家會告訴你,判斷大勢,然後順勢而為,抓住時代的脈搏,站在時代的風口,你會事半功倍,被頂到風口浪尖。”
“如李淵稱帝,如趙匡胤的黃袍加身。”
“這也就是古人所說的,審時度勢!”
………………
大唐皇宮。
李世民不由得大聲叫好。
“好一個審時度勢,好一個順勢而為!”
“楊玄感當年造反,那就是沒有判斷好形式,別看當時隋煬帝遠征高句麗,國內空虛,民怨四起。”
“但隋朝的氣運未盡,他根本不能夠捲起驚濤駭浪。”
“最終只能飲恨身死!”
李世民真的對陳通刮目相看,如果以前,只是陳通深處時間的下游,用資訊不對稱,讓他驚訝。
而現在,陳通卻用紮實的理論,讓他震驚,能把幾個學說闡述的如此通俗易懂,那必須是看到了其中的精華。
千古第二:
“當年李世民勸李淵起兵,那就是,他看到,隋朝已經日暮西山。”
“那個時候起兵,是最恰當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