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天群中,李世民那是怒聲質問,現在不是抬槓的時間,這不是去爭口舌之快,這爭的是信念!
這真的是每一個人對世界的看法。
這就是三觀之爭。
在這種情況下,李世民絕對不能夠讓步,如果他讓步了,那就說明他很多的做法和看法都是錯的。
這將從根本上否定他的一切功業。
………………
而趙匡胤也是目光凝重,在信念之爭面前,每一個人都不能退讓一步。
這才叫做真正的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如果你的理念都是錯的,那你著書立說,那你教導後人,豈不是在荼毒子孫嗎?
你把子孫的世界觀就給帶歪了,你還有什麼成就?
你這就不叫流芳千古,你這就叫遺臭萬年!
他覺得唐太宗李世民的《帝範》就是這種效果。
杯酒釋兵權:
“我從來不否定創新能力!”
“但是,不是所有的創新都是進步,有的創新,本來的方向就是錯的。”
“周世宗柴榮選取的先北後南的策略,先打北方再打南方,這不光放在五代十國時期,”
“就是在隋朝,漢朝,甚至是在秦朝,那都是錯的!”
“因為這種理論從根本上就是不對的!”
………………
朱棣眨了眨眼睛,這話說的就有點太滿了。
不過他作為一個廟算的外行,決定還是不要亂開口的好。
畢竟把專業的事情要交給專業的人來辦。
以前朱棣廟算這一塊,那是他老爹洪武大帝乾的事情,他就負責衝鋒陷陣就行了。
至於現在,朱棣那就要聽取各方的意見,然後綜合選擇一個利益最大,風險最小的方案。
他在這種事情上從來不會拍腦袋決定,就是因為他覺得自己能力不夠。
誅你十族(盛世雄主):
“誰給我解釋解釋,為什麼先北後南的這種理論從根本上就是錯的呢?”
“我現在一點都沒明白。”
……………
宋太祖趙匡胤那當然是要解釋了,他必須要讓所有人都明白為什麼周世宗柴榮是錯的。
杯酒釋兵權:
“先北後南,你就先要跟北方的北漢,尤其是北方的契丹人分出一個勝負來。”
“那我問你,柴榮能打得過契丹人嗎?”
“完全打不過呀!”
“你一直會陷入跟契丹人的焦灼戰爭中,最後損耗的就是後周的國力,”
“等到後周的國力空乏的時候,南方的幾個割據政權立刻就會來攻打柴榮,”
“到時候南北夾擊之下,後周就會瞬間覆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