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歲禮熱鬧紛呈
酒席間暗流湧動
◆◆◆◆◆◆◆◆◆◆◆◆◆◆◆◆◆
窗外鸝音偎碧樹,雲淡風輕,
展盡黃金縷,室內親朋圍桌聚,
同將小囡前程預。
紅毯彩箕端坐處,低首看時,
抓筆咿呀語,棋琴書畫鋒芒露,
聰明伶俐皆稱譽。
◆◆◆◆◆◆◆◆◆◆
有句成語叫做:別去何從。
所以,何來便給老大取名為:何去,老二取名為:何從,老三是個閨女,為感謝雪兒,取名為:何雪。
百天後,三個嬰兒開始能夠像唱歌一樣發出一些連續的單音節,會用獨特的喊叫聲來表達他們的喜悅之情,慢慢的他們會越來越多地用興奮的發音來替代喊叫。
早上醒來的時候,喝完奶,三個小傢伙躺在小床上,一邊玩耍,一邊咿咿呀呀地說個不停,自得其樂。
大約5個月的時候,小傢伙們就進入了牙牙學語的階段。這個時候,方羽總是哈哈笑著衝著他們說:amama。這些類似於“爸”、“媽”的聲音讓詩妍一頭霧水。
“我是他們的爸爸,你是他們的媽媽……”
“你是他們的爹爹,不是爸爸。”雪兒笑著搖搖頭。
“娘子,爸爸就是爹爹,爹爹就是爸爸。”
“何謂爸爸?聞所未聞。”
“對對對!是爹!是爹!”呃……特麼的,一高興就忘了,這是在南宋。
自從三個小傢伙出生後,雪兒每天都跟他們說話,每次都用目光注視著他們的眼睛。不論做什麼事情,她都用語言告訴他們。
“去兒,餓了嗎,來,娘餵你吃奶嘍。”
“從兒,尿溼了嗎,沒事,我們換件衣裳,就舒服了。”
“雪兒,你吃飽了嗎?我們一起來活動活動好不好?”
何雪吃完奶,衝著她“哼”了一聲。
雪兒學著她也“哼”了一聲,她很高興地又發出一聲“哎——”,雪兒又模仿她,接著她又變化了音調發出“啊——”,雪兒高興繼續學著她說話。
何雪看詩妍學她,更加高興。一會兒大聲,一會兒輕聲,一會兒短音,一會兒長音地說個不停。
接近一週歲的時候,何來發覺小傢伙們的牙牙學語明顯變得更加頻繁、複雜,話語之中開始加入了他們所知道的音節,並用類似句子的短語把他們拼讀出來。
他們是不是快要能夠說話了?
這時候,何來除了每日早晨例行公事外,一有時間就回到家中給孩子們念《三字經》。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
雪兒抿嘴直笑:“官人,他們能聽得懂麼?”
“娘子莫笑,這叫做啟蒙教育。一遍聽不懂,我就說十遍、百遍、千遍,自然而然就能懂了,也能背了。我相信,如果一個小孩子被一群猴子養大,那麼這個孩子長大以後自然也不會說話,這是為何?是由他的所見所聞,他生長的環境所決定的。”
“好像有那麼幾份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