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雍正年間又發生鬥法事件,雍正帝信奉道教,與其爭鬥的八王爺阿奇那信奉藏傳佛教請喇嘛作法整雍正,後來被雍正帝請道士用道教五雷正法劈死。
兩教爭鬥無非處於門戶之見,道佛之爭至今已經走向融合。儒、釋、道三教聖人共聚一堂,那麼三教之間的界限已是混淆不清,民間的祠廟中反映尤為明顯。
不過說起道佛之爭,道門方面簡直滿臉都都淚。
不得不承認,不管是南朝北朝,歷代官府都數度滅佛,每每搗毀佛寺,強令僧眾還俗,但是,只要佛寺依舊不交稅,依舊有人信仰,滅佛也就是一時的而已。
佛門這麼多年早就在中原紮根了,因此佛門不過是沉寂一時,很快就會反彈。畢竟人家群眾基礎實在是高啊,老百姓不懂什麼大道理,這年頭大多數百姓都是文盲,輪迴俗命論又特別有市場。
這世受苦受累,只要積功行善下世便能投個好胎,這也就是底層百姓最樸素的願望了。
雖說佛門此舉,確實對正確引導世間風氣出了大力,可也給統治階級盤剝百姓提供了理論基礎。
丫的你們前世造了孽,這世才混得這麼慘嘛,這本就是你們該贖罪的,還是老老實實當牛做馬吧。
而道門的教義那就是陽春白雪曲高和寡,老百姓根本不懂啊,沒有一定的文化素養連聽都聽不懂。你總不能對一文盲說什麼十二重樓,一粒金丹吞入腹我命由我不由天吧?
而且修道成本太高了,起碼要讀書識字,還得會煉丹畫符什麼的,至於成仙還未必成功。相反佛門門檻就很低了,人家不講成佛,也不管你這輩子,只給你畫一塊大餅,這輩子積德行善受苦受難,下輩子就能投胎到富貴人家享受富貴生活,這年頭大家就相信這個,這輩子苦一下,下輩子就能過好日子了,
哪怕是個心理安慰呢,也能叫人好受許多,平常被人欺負了,也能安慰自己,別看你這輩子橫,下輩子還不知道投胎成什麼呢!
因此這麼一來,佛教這麼多年積累,在有識之士眼裡,那就是一股舉足輕重的勢力,幾乎可以左右天下的局勢。
不過在七八十年前,佛道兩家的爭鬥開始緩和了起來,當然不是說兩家沒有矛盾了,而是兩家沒有時間矛盾了,那個年代都快餓的啃樹皮了,還要什麼爭鬥,能傳承下去就是他們最大的希望。
後來最難的地方過去了。可是又出現了其他的事情。那就是西方基督教在華夏的傳播,兩家為了抵抗基督教在東方大地的傳播,倒是沒有時間理會對方了。
不過即便如此,延續了兩千多年的佛道之爭也不是說消失就消失了,隨著網路的越來越發達,道佛兩教又開始了新一輪的爭論。
其實,道佛兩教爭論的重點就只有一個,那就是誰更牛,爭論的中心便是《老子化胡經》一書。
《三國志?魏書》注引魚豢《魏略?西戎傳》稱:“浮屠所載與中國《老子經》相出入,蓋以為老子西出關,過西域之天竺,教胡。浮屠屬弟子別號,合有二十九。”可見《浮屠經》以老子為佛陀之師,為《老子化胡經》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到西晉惠帝朝(290~306)末年,道佛之爭日益加劇,道士祭酒王浮與沙門帛遠辯論二教邪正後,遂撮合歷史上的老子化胡說,加上自己的引申發揮,創作《老子化胡經》,以證明道在佛先,道教地位應在佛教之上。
《老子化胡經》將佛教創立歸功於老子或尹喜,激起了佛教徒的強烈不滿,他們曾有針對性地提出三聖東行說和寶應聲菩薩、寶吉祥菩薩化為伏羲、女媧說來抗衡道教的老子化胡說。
這就已經很胡扯了,但是都了北周時期你就會發現只有更胡扯,沒有最胡扯,佛教更是講老子,孔子,顏回都寫成了是佛教如來的徒弟。
《老子化胡經》自南北朝以來便為佛道二教的一大公案,每當佛道關係緊張之時,《老子化胡經》便成聚訟之所,雙方圍繞此書的真偽,辯論了近一千年。
葉想也曾看到過道佛之爭的一些爭論,但不得不說,這些人都太能胡扯了,可以說為了讓自己教派壓過對方,那是什麼都敢說,什麼都敢做。
可以說,道佛之爭完全就是一個比誰的老大更牛逼的爭論。
不過,此時正在家裡吃飯的葉想卻想不到佛道之爭又開始了,更想不到佛道之爭有一天也會找上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