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界之中,存在著某一些人!這些人,入凡塵,被稱“半仙”。可預前判後,解你前世餘謎,今世因緣惑,來世禍福吉凶……
而這些人,踏仙途,便可斷一修因果吉凶禍福,指一路仙途順暢,布一場三界玄奇!甚至,連‘天道’那不可測的運轉,他們都能摸索到。其所算之果,已然超過了因!在旁人的認知中去看,有因方結果。但從這些人的口中,因可成果,果亦為因。
因果只在他們的言語中,誰也不可分前後!
浩瀚歷史長河中,曾有大能之修言說過。若讓這些問世修替你算上一卦,斷你因果禍福。那未來的走向,便不再歸於你。自這些問世修口中斷言出,果便成了因……
而此言所披露的,正是問世修的恐怖。也許,你本身的仙途是坦蕩的。問世修一卦算,‘因果’自其口而斷而異而變。那你本身坦蕩的仙途,也將不復存在,走向另外一種結局……
而這些一卦,斷因果的問世修,被三界統尊為‘問世者’!
一眼算因果,一語批福禍!玄妙不可言,真假亦難辨!這就是‘問世者’,應有的姿態。
而當年,在‘禁仙谷’中,壴雨曾依靠著不斷的計算,不斷的推演預判天雷走向和出現的節點,而無限接近‘問世者’這條道路。但之後的歲月中,她已然忘了那種感觸。雖然可以想起,卻無法回味體會……
而當壴雨在仙途中,慢慢感悟從玉靈手中購買而來,被自己用去‘本源’之力不足一半的‘因果本源’時,終究是找回了當年‘問世’之體會,也回憶出了當年神遊太虛中,舍三千本源跟隨‘因果本源’所感悟到了一切……
那種感覺,無法言喻。
就好似以往的感受,全部聚在了當下。一些無法抓住的東西,隨手可觸。一些已經忘記的,已經無味的,一點一點的回來了。說不上親切,卻在熟悉中,不斷另有感觸……
自此,‘因果本源’被壴雨明悟!那條走向‘因果’的道路,也被其明確,‘問世’之道!
也正是那一刻,壴雨明悟的‘因果本源’也被其凝聚,那‘因果本源’不為人知的本源之意,她也懂得。
若將‘因果本源’比作深不見底的海洋,那壴雨的明悟便是找到了一條川流,入了海!
旁人聽不懂,此乃是因為‘因果本源’與眾多的‘本源’不同。
它是偌大的海洋就在眼前,卻有千萬條不同的道路,讓你去苦苦的尋找。而這也被掌握‘因果本源’的修士,稱為‘因果道’!
這‘因果道’,與‘因果本源’看似沒有直接的關係,卻也有著不可言喻的關係。這‘因果本源’就如同水,而‘因果道’就是盛水的碗。
這水,一旦出現,本身不會有任何的改變,因其是‘本源’。但這盛水的碗,可大可小,可覆可盈,有了千萬種的變化,千萬種的可能……
而壴雨明悟出,用來盛水的碗,便是‘問世’之路。可以稱其為‘因果道’的一種,或者說是她明悟出‘因果本源’的道路。
此道,代表著什麼,壴雨不知。此道,是否能讓‘因果本源’修煉至大成,或者是圓滿,壴雨也不知。甚至,壴雨能夠感知到,古往今來走‘問世’之道的修士,寥寥無幾。自己選擇的路,恐怕會陷入黑暗,以至於‘因果’不成,迷途不返……
但話雖如此,壴雨心中也莫名的高興起來。畢竟,‘因果本源’已然凝聚,雖是初成,但也是多少修士窮極一生都無法凝聚的。更難能可貴的是,壴雨心中確定了下來,被自己用來參悟的‘因果本源’的確是無主之‘本源’。
畢竟,壴雨一入‘因果’,踏步的竟是‘問世’之道。要知道,千萬無明燈的‘因果道’,任何一種道路都有可能出現將‘因果本源’修煉圓滿,並向三界撒下‘香火’的修士。唯獨這‘問世’之道,壴雨相信,不可能出現修煉圓滿者……
所以,壴雨心中一直存在的不安,擔心化為他人‘香火’的忐忑也就此消失。
而最讓壴雨興奮的是,她一凝聚‘因果本源’,便借‘因果本源’為自己算了一卦。
其實,若說是算卦,不如說是她趁著凝聚‘因果本源’時,虛夢一場。
這夢來的縹緲,散如煙霧,再難聚。甚至可以說,那只是壴雨的一呼一吸間的慌神,觸碰不到真假,判斷不出何意。
但壴雨知曉,這是‘問世’之道中,自己第一次有的啟發。雖然無人告訴她‘問世’之道該如何去修,可其心中早就有了感悟。無需人言,自明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