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起來了,真的動起來了!”
朱厚熜情不自禁地拍著巴掌,快樂地跟個孩子似的。下一秒,他飛身上馬,縱馬馳騁,緊跟在火車的後面狂奔。
火車的蒸汽煙塵噴到了他的臉上,朱厚熜也不在意,只知道發狂大喊,緊追不捨。弄得王嶽也不得不跟個傻子似的,緊隨著朱厚熜。
真沒有見過世面,不就是個小破火車嗎?要是讓你坐一次高鐵,還不興奮地昏過去,咱有點出息好不?
雖然王嶽腹誹著,但是從他上翹的嘴角,也能看出王嶽興奮的內心。
蒸汽機這東西,研製起來並不容易。
一個成熟的蒸汽機,有上千個零件,裝在火車上面,零件數量就增加了一個數量級。
然後順著產業鏈往上推,零件加工,冶金鍊鋼,採礦挖煤……需要的工人數量又增加了一個數量級,達到了幾十萬的規模。
而給這一整套工業鏈提供服務,高階的有金融借貸,擔保融資,低端的有工匠洗澡,吃飯……整個產業叢集算下來,就是百萬規模。
換句話說,整個北京、天津、承德、大寧,包括保定,通州……這些地區,扣除朝廷官吏,戍邊將士,還有一些商賈學生,幾乎所有的城裡人,都自覺不自覺,捲入到了這個產業鏈裡面。
組織起百萬人,這個很難嗎?
真的很難。
這一百萬人,不是單純讓他們種田,或者打仗。
而是要分工明確,各自負責不同的領域,還要有效配合。
想想人家英國人是怎麼幹的?
先是羊吃人,把人逼到了城裡,然後在這個過程中,不斷向外殖民,搶佔海外市場……等市場足夠大,勞動力到了極限,農村已經沒有勞動力可以向城市轉移。
這時候就對技術有了強烈需求。
然後再靠著手握鉅額金錢的資本家,用資本的力量,引領技術進步,組織生產革新,實現工業革命……
其實從這個過程看,由於屬於野蠻發展的狀態,還真沒有什麼優越可言,相反,還造成了極大的浪費,一個最大的問題,就是完全由資本主導。而資本又只想著獲利,想著不斷增值擴大。
資本幾乎不會從全域性考慮,什麼是國家,什麼是百姓,當然賺錢最重要了。
作為提前看過劇本的王嶽,自然有更全面的考量。
他很早的時候,就在培養工匠隊伍。
這些人最初來源於匠戶,有工部的,有兵部的,也有內廷的,王嶽把他們整合到一起。從製作火銃,生產火藥開始。
不斷增加,不斷培養,鼓勵技術進步,精益求精……然後再發展到採礦,冶金,製造機床……一路走下來,到了現在,在北京周圍,已經積攢下超過五萬跟工業有關的工匠。
這就構成了研發蒸汽機的人才基礎。
尤其可貴的是,隨著基礎教育普及,工匠增加速度飛快,在三年之內,就能翻一番。
沒辦法,讀書人多了,就沒法全都往官場跑。
事實上,能進入仕途的永遠都是少數的,絕大多數普通人,還就老老實實當個打工人,如果能掌握一門手藝,憑著技術,站著把飯吃了,就已經很難能可貴了。人到中年,就會明白,年輕時候,真的是想得太多了……
建立了工匠基礎之後,王嶽還做了一件事……像英國人那樣,靠著海外市場,催生工業革命的路子,王嶽是不屑一顧的。
說到底,發展工業,成果還是要惠及百姓,要讓老百姓能得到好處。
這就出現一個問題,百姓要怎麼在工業之中受益?
同樣不是簡單的問題。
王嶽開出的藥方是建立統一市場,這也是他廢除漕運的原因所在。
如果這一條運河,什麼都沒有,隨便通航,根本就不用費事。
問題是在運河兩岸,盤踞了太多的利益集團,他們就像是一個個的堡壘。
將整個市場分成了無數的小區塊。
不處理他們,想要讓工業發展,惠及天下,那是痴心妄想。
總而言之,王嶽靠著多年的佈局,終於水到渠成,可以收穫勝利果實的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