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是官,學歸學。當真是好手段,好開局啊!”
頭髮已經掉光的楊一清,斜倚在羅漢床上,身下墊著厚厚的紫貂皮,他已經太老了,老到了頭髮牙齒都沒了,不能咀嚼,只能吃些流食。
不過老頭的精神頭還在,每天還要抽出半個時辰,聽聽報紙上的新鮮事,每逢晴天,都要讓人推出去,曬曬太陽。
身邊的人,也驚歎老頭的生命力和好奇心。
對於楊一清來說,他很想知道一件事,一件讓他放不下的事情。
在第一次見面,楊一清就確定,王嶽這小子,有捅破天的野心。
所謂野心,不一定是非要當皇帝,做首輔。
而是一種強烈的意志,要改變世界。
或者說,是馴服世界。
從掀翻前朝老臣開始,王嶽就在一步步推進,軍制、田賦、徭役、思想……幾乎每個領域,王嶽都下手了。
可即便如此,楊一清也知道,他還有更多嚇人的東西,沒有拿出來呢!
果然,當王嶽成為首輔之後,就引入了西方的學者。
兩種思想碰撞,兩種文明激盪,這就迫使大明的統治者,必須從更高的維度,來構建新的國家。
原來的朝貢貿易體制不夠用了。
朝堂上六部九卿的格局也沒法維持了。
必須要改!
可要怎麼改,楊一清思前想後,以他幾十年的經驗智慧,楊一清覺得第一步是恢復相位,只有名正言順,才能統御百官,順利推動變法。
這幾乎是必然的選擇,王嶽那小子也不會例外。
關於這一點,楊一清信誓旦旦。
這也是他多年來的最大樂趣,而且通常也不會失算。
只可惜這一次他算錯了,居然是切割官吏和文人……這一招好啊,從此做學問的老老實實做學問,別摻和朝廷的事情。切斷了文人和官吏的轉換,也就沒有了士大夫。好厲害的王嶽啊!連老夫都沒有想到,你居然能用出這麼偏門的辦法,來增加手中的權柄,妙啊!”
楊一清喃喃自語,“老夫還要活著,還要多活幾年,我要好好瞧瞧,你小子還能玩出什麼花樣來!”
楊一清嘟囔了許久,到了後半夜,老頭才睡著,等轉過天,早上的時候,楊一清沒有醒來,等下人來看的時候,已經沒有了呼吸。
這位出將入相幾十年,被人譽為當世姚崇的老人,還是帶著疑問離世了。
楊一清去世的訊息,立刻有人八百里加急,向京城報喪。
王嶽收到的時候,還是半夜。
他只是喃喃答應,一扭頭又睡過去了。
老頭差不多有九十歲了吧!
別說在大明,就算放在後世,那也是老喜喪了,假如我能活這麼大算是,我就知足了。
王嶽對楊一清,保持了一貫的淡薄。
只不過他這樣,王家其他人卻不這樣想,孫毓立刻起來,還把兒子王清叫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