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戶們是興奮的,一個銀元,換了兩隻肥羊。
大傢伙七手八腳,將羊宰殺,鮮嫩的好肉拿來烤了,剩下的羊頭,羊蹄,羊下水……加上泉水,燉兩大鍋羊湯,熱氣騰騰,喝上一碗,從裡往外都暖和了。
“三哥,這回啊,更有力氣了!咱們好好幹活,你說這一年之內,能娶上媳婦不?”
韓三呵呵一笑,“只要你肯幹,當爹都沒問題!”
灶戶們鬨堂大笑,充滿了快樂的氛圍。
他們還還沒站在更高的維度,來審視這個國家的變化……可是王嶽卻已經露出了笑臉,他又幹成了一件大事!
銀元終於能夠釋放出去了。
漕運改革,運費,糧價,全數跟銀元掛鉤,而鹽法改革,銀元也成為了民間的硬通貨。
每一枚銀元是按照銀七銅三鑄成,正面印著老朱的頭像,背面則是一輪日月。
這是王嶽跟朱厚熜反覆商討之後,才最終確定下來的。
一枚銀元兌換一兩銀子,原則上每一枚銀元,就能有三成的鑄幣稅。
鑄造越多,朝廷賺得越多。
因此在兌換環節,接受銀元,甚至可以得到溢價,比如韓三他們,就多賺了兩成。
有人要問了,這麼幹,老百姓不是吃虧了嗎?他們會答應嗎?
韓三的答案是為什麼不答應?
接受了銀元,就沒有讓人厭惡的火耗。
不然你去衙門問問,哪個衙門收稅,會低於三成的火耗?
而且火耗這個東西,是每次交易都有折算,不光是和衙門,就算和其他商人之間,也是一樣。複雜的折算,能讓人腦袋炸了。
過去想避免這個,就只有依靠一些錢莊票號的信用。
比如山西人,他們就是幹這個的祖師爺。
遍佈各地的山西票號能拿出足值的銀元寶,甚至是見票即兌的銀票……這是他們百年信用的積累,也是山西商人橫行天下的最大財富。
到了現在,情形卻發生了變化,銀元的推出,讓朝廷也能享受到信用的紅利。
張璁對此是大為滿意,甚至是欣喜若狂。
他立刻下令對寶鈔提舉司進行整頓,鑄造銀元,大肆發行。
“元輔,這麼算來,今年能憑空多出三成的歲入,真是天大的喜事啊!”李時笑呵呵道。
霍韜卻不這麼看,“李閣老,鑄造銀元也要花錢吧!我去瞧過了,他們用的都是軍械作坊的蒸汽錘,好大的傢伙,價錢不便宜啊!還有,要增加不少官吏工匠……這都是開銷,增加歲入是一定的,但是卻沒有三成那麼多。”
李時一拍腦門,感嘆道:“是我疏忽了,想掙點錢,還真是不容易啊!”
他們倆聊著,卻沒有注意到,張璁臉上似笑非笑的表情。
“兩位閣老,你們說,這個賬能這麼算嗎?”
兩人不解,傻傻看著張璁,不這麼算,還能怎麼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