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嶽隨著大軍出戰,他的身邊盡是血氣方剛的年輕人,大傢伙手裡握著冰冷的魯密銃,眼神堅定,步伐有力。在這群人當中,你會覺得很安心,到處都是可靠的袍澤兄弟,半點都不孤單。
可與此同時,你也會覺得自己很渺小,那些亂七八糟的光環都消失殆盡了,什麼天子寵臣,什麼二品提督……都是狗屁!
你就是個普通的戰士,沒有任何特殊之處。隨便一支箭,一把刀,都能要了你的命。
如果非要說有什麼特別的,那就是旗號!
沒錯,王嶽此刻的作用,就是一杆旗號,他能做到的就是穩住別跑,剩下的,自有俞大猷和其他將士去負責。
王嶽相信,他們會比自己更加明白,如何贏得戰爭的勝利……相比起王嶽的從心認命,卜赤卻是心潮澎湃,不能平靜。
說來諷刺,三年前的那一戰,重創了蒙古右翼三萬戶。
造成的結果卻是汗庭所在的左翼三萬戶得到了變相加強,他這個蒙古可汗地位更高。
而更高的權力,也意味著更大的責任。
卜赤深知,蒙古上下,早就厭倦了為了一點鍋碗瓢盆,每年流血鏖戰的糟糕局面了。他們希望設立榷場,進行貿易。
偏偏大明上下,硬得和石頭一樣,就是不答應。
卜赤有自己的觀察,這件事情除了明朝皇帝擰巴之外,還跟那些走私的大商人有關……這幫傢伙,就像是東南的海商大族一樣,只有官方貿易停頓了,他們才能大發利市。
一句話,這幫傢伙是吃兩頭的高手!
不光大明損失不小,草原這邊,也不怎麼滿意。
通商!
這一戰的目的就是為了通商!
姓王的敢親自出戰,這是天大的好事,只要把他圍住了,逼著他低頭,通商成功在即!
所以,此戰不可避免!
大軍停止撤退,分出兩千人,直撲明軍。
蒙古人的目標並不是王嶽的中軍,而是大軍東側五百米左右的一座山丘。這裡相對高度還不到六十米,但是對於騎兵來說,只要佔據了山頭,就可以居高臨下,俯衝下來,威力倍增。
身為明軍的主將,俞大猷自然注意到了,他果斷分出兩個營,直撲山頂。
明軍排列整齊,動作迅速,邁著大步,迅速過來。
沒有任何東西,能阻擋他們前進的腳步。
很快,他們登上了山頭,只是有人比他們更快,蒙古騎兵的四條腿,更是速度驚人,他們搶先衝上了山頭,並且呈現扇子面的形狀,嚮明軍撲來!
“射擊!”
幾乎沒有停頓,火銃響起,鉛丸彈雨,撲面而來,迎頭十幾個韃子被擊斃,整個勢頭為之一頓。
就在這時候,後面的火銃手果斷衝上來,他們利用嫻熟的三段擊,向對面的韃子發起猛攻。
只是對方同樣不含糊,他們怪叫著衝鋒。
還有一些弓箭手,選擇拋射,稀疏的箭雨落到了明軍中間,有士兵被弓箭射中胸膛,鮮血湧出,身軀緩緩倒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