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麼早的時候就已經聽說了活字印刷術這個東西。現在雖然看似是把價格壓低了賤賣,實則是要把書籍趁早脫手多賺一些錢。
李燮也只是感嘆了一句,這倒是個聰明人,然後就沒有再關注這些了。說實話,雖然這幾日來大部分時間都有空閒,但是對於碼頭的事情李燮卻不怎麼上心了。
衛一和蘇賜都是和李燮有過命的交情的,對於這兩個人他是完全信得過的。所以當事情上了正軌之後,他真的去沒再理過這件事情,也就沒有來過這碼頭。
這幾個月來李燮也只是不斷的聽蘇賜說說這碼頭辦的有多好,有多麼的興盛,現在來到碼頭,李燮算是第一次真正的看見了這個由自己一手建立的碼頭,到底有多麼的興盛了。
以前的時候出了西城門口集合就沒什麼人了,可現在卻一對一伍的接連不斷的有人行走。來到了這碼頭一看更是不得了,真的算得上是人山人海呀!
幾十畝的放置貨物的地方,再加上週圍沒有被開墾開來的,被人採的光禿禿的地,算下來得有上百畝。就算如此,這上百畝地的地方也算得上是擁擠。
其中有很多是在這裡幹活的,但是也有不少是來這裡進貨物的,談事情的絡繹不絕。由於周圍並沒有什麼建築,這光禿禿的一片一看上去,幾千個人頭贊動還真的是給人一種很震撼的感覺。
雖然碼頭上從建立起來李燮就沒怎麼管,甚至都沒有來過一次。但是這裡的基礎人員畢竟是那些難民,這些難民還是全部都認識李燮的。
能留下來的難民心裡面多多少少對李燮還是很感激的,畢竟要是沒有李燮的話,他們可能都已經回去種地了。這樣的年景在加上繁重的稅收,恐怕他們現在就要開始餓肚子了。
所以李燮一出現,還是有很多人主動給他打招呼的,大人大人的一直叫個不停。
李燮只是禮貌性的點著頭,並不和他們攀談,當把這個小小的空地給繞了一圈看了一遍之後。李燮這才是隨口問了一個這裡的人:
“孫雲昆現在在這裡嗎?”
碼頭上人員的管理其實是由孫雲昆來掌管的,孫雲昆一心撲在科考上並不想參與這些商貿之事,但是奈何這些都是有難民而來的,與孫雲昆十分的相熟,李燮當時手上也沒什麼可以信得過的人。
所以暫時就由他先管著,這一管就管到了現在。不過孫雲昆也早就和李燮說過,科考一開始,他就絕對要離開。李燮也不會拖孫雲昆的後腿,當時就答應了他讓他先管著,科考開始的時候他李燮親自送他去考試。孫雲昆這才勉為其難的答應暫時先幫李燮先管著這一幫人。
“孫管事不在這裡,燒製坊那邊今天好像說是有什麼事情他到那邊去了。”
李燮道了一聲謝,弄得這個人誠惶誠恐之後,這才轉身往燒製坊那邊走去。
往回走了一段路繞過一個山坳子,映入眼簾的是十多個陶窯。看著這成片的陶窯,李燮覺得要是再有人跟他說古代時候的生產力低下,他絕對一巴掌呼死他。
這個陶窯從開始建設到現在才過去多少天的時間,十幾個陶窯就建設出來了。看著這一個一個巨大的包子,李燮感到十分的滿意。
外面沒有護欄也沒有人員專門看守,在這十多個陶窯中,有一個陶窯圍了20多個人。都不用問孫雲昆肯定就在那裡了。
李燮走近一看,這才看出來這個陶窯應該是早就已經開啟的,現在溫度已經散的差不多了,一大群人圍在這個開口之處,神情期盼的看著什麼。
李燮沒有打擾他們,就在最外圍的地方伸直了脖子,往裡面張望。這時又有一個人試了試溫度,確定已經可以進去了之後,開口問旁邊的孫雲昆:
“孫管事可以進去了,你看是現在進去還是等蘇管事來了之後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