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拓和嶽山聊得很愉快!
大家的利益相同,很容易就能達成一致意見。
李拓對於學校的定位,也讓嶽山包括他身後的人覺得安心。
這是一個很有趣的現象,人們在面臨最糟糕的情況時,對於未來的暢想總是最務實的,任何有助於擺脫困境的辦法都會被贊同。
李拓就是在那種背景下被提出來的代表,他代表了政府和玄門之間的中間地帶。
而且李拓夫婦做的也是最實在的事情,雖然因為人力原因,導致影響力一直不大,但是成就是實實在在的。
幼兒園第一次走進了人們的視線,大量的工作人員加入培訓的行列,並且很快就會被分配到全國各地。
旁門大學從第一批學員迴歸部隊之後,就成了焦點。
李拓適時地提出了向社會招收學員的想法,得到了最積極的響應。
第一批1000名社會生源很快就會被送去旁門大學,他們都是全國各地選拔的年輕精英,他們將會透過快速的學習和練習,之後就會投入全國各地的基礎教育當中。
他們就是被犧牲的一部分人,教育事業將會耽誤他們本身修行的時間,修道理論才是他們研究的關鍵核心。
教練不一定需要比運動員有成就,但是他們需要有犧牲精神。
以學校為原點發散的教育理念很快就會在全國蔓延,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
同時也在這個局勢稍緩的時刻,引起了大人物的警覺。
這是大人物最正常的想法,沒有這種警覺,他們也不配坐上那個位置。
這跟李拓是否是好人,是否有野心都沒有關係,單一思想的輸出,在任何國家都是一種可怕的事情。
世界就應該是多元,思想、行為、理念,多元化貫穿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實際上大人物們並不擔心那些守舊的玄門,因為他們很難適應“變化”,玄門的種種做法就證明了這一點。
他們大多數人不願意跟普通人交流,不願意跟政府交談,不願意跟軍方合作。
他們固守著自己的行為準則,哪怕因此造成了社會危害,他們也寧願自我責備,自我懲罰,也不願意重新審視自己的理念。
這會限制玄門的影響力擴散,甚至招致批評的聲音。
這不是臆想,而是已經事實發生的事情。
峨眉派就是玄門中視野最超前的門派,他們自知無法控制所有的玄門大派,於是他們決定推動自家的弟子去擁抱多元化的未來。
齊金蟬和李拓一起,幹了太多過去在玄門印象中離經叛道的事情。
每一個見到他們的長輩,最後都只是選擇了表達自己觀點?警告他們守住底線?但是沒有一個人站出來制止他們。
這就是峨眉派和鐵桿盟友間的內部默契!
峨眉派想要變化,他們丟擲了“白陽圖解”讓他們爭取到了最優勢的位置。
但是他們最後發現玄門的守舊觀念根深蒂固?甚至在峨眉派內部也有不同的觀點。
如果諸葛警我和裘芷仙?是峨眉派表達“改變”態度的訊號,金蟬實際上就是峨眉的“探路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