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邊的營地當中。
大家都聚在一起圍在一片空地上。
李拓手持一根一米長的木棍,凝神彎腰盯著對面的袁星。
旁邊手持攝像機的孫南伸手用力一揮,叫道:“開始!”
也不見李拓如何做勢,他的右臂彷彿裝了一個彈簧,手裡的木棍瞬間彈起點向了袁星的胸口,速度快的讓周圍一大半的人都沒有看清他的動作。
倒是袁星絲毫也不慌亂,他僅僅是後退了半步,然後他手裡的木棍揚起輕輕的搭在了李拓的棍子上。
下壓,轉身……
袁星在轉移到李拓側面的時候,背對李拓的他,手裡的木棍從腋下毒蛇一般的刺向了李拓的腰肋。
李拓側身橫跳了一步躲開了袁星的攻擊,不過卻丟了先手,被打入了下風。
接著周圍的人,就看到袁星手裡的木棍彷彿活了一樣。
隨著袁星似慢實快的腳步移動,木棍如同盛開的劍蘭,化出了數十道劍影,圍著李拓不停的刺擊他的薄弱位置。
這頭惡形惡狀的老猿,揮劍舞動中居然有了一點飄然若仙的味道,絲毫不像是在爭強鬥狠,而是像在跳著一曲獨特的舞蹈。
李拓仗著神識凝聚精神集中,利用非凡的身體素質,開始拼命的抵擋袁星的攻擊。
但是每當兩人的木棍撞擊,李拓就會感覺到一股奇怪的力道,或引,或震,或消,或頂……
每當李拓覺得自己找到應對辦法的時候,袁星總是會轉換力道,讓李拓產生力氣用在空處的無力感。
袁星似乎也對自己找到一個不錯的對手感到欣喜,他一邊圍著李拓轉圈揮劍,一邊大聲的說道:“凡手戰之道,內實精神,外示安儀。
見之似好婦,奪之如懼虎。
布形候氣,與神具往。
杳之若日,偏如騰兔,追形逐影,光若彷彿,呼吸往來,不及法禁,縱橫順逆,直復不聞。
斯道者,一人當百,百人當萬!
腳步,腳步,李拓動起來……”
最近幾天一直在跟隨袁星習練劍術的李拓,雖然聽不懂袁星說的那些東西,不過袁星的“劍”卻讓他隱隱約約的開始明白手裡的劍到底應該怎麼用。
劍是手臂的延伸,手腕,手肘,肩膀,腰腹,膝蓋,腳踝……
這些發力的位置,可以組合成無數種變化。
招式都是死的……
劍法基礎劈、刺、點、崩、擊、提、挑、斬、截、託、按、掛、削、撩、挽、穿、壓、雲、抹、架、掃、帶、抽、攔、捧、推、搓、絞。
這些看似套路一般的動作,其實都蘊含著運劍的奧妙。
按照套路去打架肯定成問題,但是套路中的發力原理,只要真的理解了,並且能做到存乎一心的程度,就能用來對敵了。
為什麼很多武俠小說中講究的是無招勝有招?就是這個道理。
哪裡有人打架的時候,擺好姿勢跟你套招?
不能靈活的運用那些發力的原理,生搬硬套的想要發揚功夫套路,那就是在找揍。
散打也是中國武術,怎麼沒人鄙視那些大內高手?
袁星的每一招每一式都沒有固定的套路,但是他的每一個動作都是由那些基礎的動作演變而來,並且最後作用到李拓的身上,都會帶著不同的力道和效果。
這老猿在劍法一道上,已經到達了隨心所欲的境界。
一個兩米多高的猿猴,最後居然讓人忘記了他的外形,沉浸在他的劍法當中。
有個軍事專家曾經說過,越是看起來漂亮的武器,威力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