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小姐,臉頰一紅,手絹遮面,背過臉去,她家丫鬟忙道:“我家姑娘尚未婚配,不知公子蕭意啊?”
“吾乃李尚書之子,對小姐一見傾心,如小姐願意,告知本少姓甚名誰,好讓家父上門提親。”
交談甚歡,丫鬟小翠喘著粗氣匆匆趕來,“公主,轉眼不見,你就跑了,萬一出了意外,我如蕭向陛下交待啊?”
林青歌趕緊讓小翠閉嘴,為時已晚,轉頭說了句抱歉,便拽著小翠匆匆離開了,剩下那官家小姐又氣又惱,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一旁的丫鬟啐了一口,想罵她一番,轉眼發現她們已經消失在人群之中了。
林青歌帶著小翠穿梭在人群之中,見一處,好些人在比酒論英雄,林青歌抬腳欲上臺,被小翠一把拉回來。
“公主,您行行好吧,您喝多了又要抱著我講故事了,上次那個老和尚的故事,我聽了八百遍,耳朵都起繭子了。”
“小翠,知道我是公主,還敢攔我,看來是我平時太寵著你了。”
“您是公主,也體諒體諒我們這些做下人的吧,要是您喝多了,又是頭疼,又是講故事,真是受不了啊。”
林青歌往小翠腦門一敲,“罷了罷了,被你這小妮子管住了,咱們前面看看去吧。”
前方一百米處,一夥人,個個拿著摺扇,身穿白衣,一副文人模樣,想必是在吟詩作對,林青歌一時技癢,也是往前湊。
“今夕不登樓,一年空過秋。”話音剛落,只聽一陣叫好。
“年年歲歲望中秋,歲歲年年霧雨愁。”又是一陣叫好。
林青歌上前,說了一句,“惟有今宵,皓彩皆同普。”話音剛落,除了叫好聲,還引開大家的目光,大家見其年紀輕輕就有如此學識,紛紛讚歎。
遠處,只見一群丫鬟太監開路,而後之人身著黃袍,氣宇不凡,不用想,定是皇帝了。
林青歌見父皇來了,想趕緊溜之大吉,不料被楚王一把逮住,“青歌兒,到朕這裡來,我就知道你不會安生的待著,快過來,到父皇這裡來。”
林青歌不情不願的走了過去,文人墨客們一陣驚歎,原來是皇子,難怪小小年紀竟有如此學識,讓人佩服。
林青歌正想的出神,隔壁的王嬸兒拿著一個小籃子過來,小籃子上蓋著布,裡面放著新做的幾張餅。
“姑娘,今天是中秋,我做了幾張餅,預示著團團圓圓,想著你們剛到此地,定不會準備這些,便給你們送來了,吃了餅,就是過節了。”
“太感謝了。”
“不用道謝,你們不能與家人團聚,也是蠻可憐的,你們來這裡也幫我們做了很多事,我們也是要感謝你們的。把餅也給公子一些,是我們的一點心意。”
王嬸兒說著便走出門外,回家去了。
林青歌有些感動,她沒想到在這個小村莊,還有人關心她。
林青歌拿著籃子裡的餅,想給蕭廷逸送去,可是想到最近蕭廷逸經常與那個女孩兒在一起,她便把籃子放在蕭廷逸房門口,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