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下的一日,鍾妙則是摸索著做出了香甜的芋頭丸子,煮得爛爛的紅豆綠豆以及銀耳那些。
耗了不少的原材料和時間。
但是能做出來就是好事,鍾妙心疼歸心疼,心裡還是高興的。
而楊掌櫃所開設的茶館及謝東家名下的點心鋪,自從和鍾妙達成合作後就開始宣傳起了石花膏。
因著覺得石花膏這名字不夠吸引人,還特意遣人過來王家跟鍾妙及沈彥韶委婉提了一句。
二人想了想,亦是覺得名字太過隨意了些。
一合計,便決定把在二十一世紀稱為四果湯的消暑甜品正式更名為琳琅果湯。
簡單明瞭,大致就是果湯裡很多東西的意思。
楊掌櫃和謝東家也對新玩意的名字很滿意,認為琳琅果湯比石花膏要好聽得多了。
大抵也是意識到了這會兒他們不是競爭對手,相反還是利益共同體,楊掌櫃和謝東家在宣傳上倒是配合了起來。
經過二人用各種手段大肆宣傳了三日,整個江寧鎮都知道騰雲茶館和如意點心鋪要在同一日賣同一種新品果湯。
甚至還聽說因為果湯有一小部分人吃過,十分好吃鮮甜;生怕開張的那日買不到,有些人暗中走了後門,得了這兩家之一的牌子,屆時哪怕人再多也能搶到兩份。
一時之間,整個鎮上熱熱鬧鬧的,說的都是關於琳琅果湯的話題。
很快就到了約定日,楊掌櫃和謝東家生怕出岔子,早在約定日的隔夜便遣人到王家來了。
鍾妙表示理解,讓兩家的人分別帶了話回去,說是不會耽誤他們開門做生意。
新建的灶臺則是已經派上了用場。
若是按著鍾妙的要求,灶臺建三隻就足夠。只是農村人一向講究成雙成對,乾脆就建成了四隻灶臺。
如此倒是更好。
四隻灶臺同時熬煮石花膏,那自然要更快上一些。
王家的人對第一次供貨十分重視,又因著對石花膏並未瞭解徹底,個個皆露著愁容,生怕石花膏熬得早了過不了夜,會餿掉。
鍾妙好一頓解釋,“石花膏這東西不同於素日裡我們見到的食物,完全是可以先熬製出來,直接放地窖裡冰鎮著,不僅不會壞,也不會影響到它的口感那些……”
好說歹說的,王家人才鬆了口氣。
吃過晚飯後,鍾妙和楊慶香便開始熬製石花膏。四個灶臺都起了火,一次便是四鍋。
出了鍋又有人看著晾涼,差不多時候了就直接搬進地窖,只要等著明日有人來拉走就成了。
這個夜裡,王家上下幾乎全員出動。
沈彥韶和李四也都過來搭了把手。
估摸著丑時的時候,總算熬過了兩次,統共有八鍋的石花膏就在地窖裡放著。
眾人見準備得差不多了,這才紛紛去睡了。
鍾妙卻沒動。
沈彥韶則是輕聲勸她,“你還是去眯一會,難不成不想親自去看看第一日琳琅果湯買得如何?這裡有我和李四就夠了,有什麼事我會遣人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