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是飛狐軍,雖然平推匈奴不大可能,但讓匈奴人心驚膽戰,時刻不敢移開目光,飛狐軍還是做得到的。
這樣一來,武州塞北向的壓力就將驟減,酈寄、欒布所率領的東路軍所面臨過的形勢能好很多。
從這個角度來講,對於飛狐軍的出現,酈寄本該高興才對。
可問題的關鍵還是那句話:朝堂原本的預案當中,根本就沒有‘飛狐軍加入戰場’的安排!
飛狐軍意外加入戰場,且先不提那上萬人會如何增大此次馬邑戰役的成本、分走原參戰部隊的多少功勞,光是‘意外參戰’這一項,就足以讓酈寄皺緊眉頭,暗地裡惡狠狠罵柴武一句‘饕餮’!
在酈寄看來,柴武在此次馬邑戰役的吃相,著實是有些難看了······
——要知道柴武從飛狐都尉轉任為大將軍,這才不到一年的時間!
如今的車騎將軍飛狐都尉令勉,那更是柴武一手提拔起來,親自給當今劉弘舉薦的繼任者。
天下誰人不知,飛狐軍,根本就是柴武的嫡系?
要知道柴武作為此次馬邑戰役的主將,就算本人在南距馬邑數百里的代都晉陽遠端指揮,只要戰鬥順利,就保底會有‘指揮得當’的功勞到手。
先前柴武將秦牧從駐守武州塞的東路軍,臨時改換為潛伏於戰場內,伺機進入戰場絞殺的西路軍,還能理解為柴武對秦牧的戰鬥經驗還不是很放心。
而柴武非要親自駐守馬邑,也可以勉強理解為此次馬邑戰役,馬邑城實在太過重要,柴武不親力親為,實在放心不下。
但柴武手握總指揮的功勞,又有駐守馬邑不實的功勳,現在又把自己的‘老夥計’飛狐軍調來······
——就連當今劉弘,也從未有過如此不顧吃相的時候!
“帶回轉長安,某必要以棘浦侯僭越一事,在陛下面前參上一本!”
略有些無力的丟下一句狠話,酈寄也只好氣呼呼砸了關牆一拳,旋即悶頭走下關牆。
沒辦法:雖然酈寄和柴武同為徹侯,且同為開國元勳,但酈寄再怎麼如何,也終究是二世功侯,在漢室軍方的,多少還是要差柴武一點。
相比起年過花甲,正值‘黃金年齡’的柴武,年不到五十的酈寄,在漢室軍方也終究還算是小字輩。
即便撇開二人的身份和威望,光是此時二人的官職,也使得酈寄只能坐視柴武‘臨機應變’,卻又對此無可奈何。
原因無他:此戰,酈寄為將,柴武為帥······
作為主持此次馬邑戰役的主帥,柴武早在出徵之前,就已經得到了劉弘‘在必要情況下,可調燕、趙、代境內全部兵馬’的授權。
雖然柴武調動飛狐軍的舉動,多少有點涉嫌‘擅做主長,不按計劃行事’,但總還是能勉強解釋為:戰時情況特殊,時局瞬息萬變,特事特辦,先斬後奏,一切為戰爭服務。
更何況柴武是把飛狐軍調到了包圍圈外,武州塞東北方向二十里處的山林之中,只起到一個從側翼掩護武州塞的作用,未必能有多少斬獲。
結合這此件重重,酈寄也只能無奈認命,去視察關牆南北兩側的防禦工事去了。
但和酈寄惱怒截然相反,目送酈寄氣沖沖離去之後,欒布站在關牆之上,確實流露出了些許安心的淡笑。
——馬邑戰役,東路軍的壓力,實在是太大了······
馬邑城再怎麼重要,所要面對的也終歸是包圍圈內,數量一定的匈奴先鋒三部,近四萬兵馬而已。
再加上馬邑那雖稱不上雄偉,卻也還算堅固、完整的城牆,以及馬邑城內的數萬關中將士,馬邑保衛戰,其實並沒有太大的難度。
而與之相比,駐守武州塞的東路軍所要面臨的敵人,卻幾乎是上不封頂!
在武州塞以南,東路軍將面臨匈奴先鋒四萬兵馬帶著回家渴望的瘋狂攻擊。
在武州塞以北,光是已經大致確定數量的單于庭本部主力,兵力就有近十萬之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