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少帝成長計劃> 第0413章 中央集權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0413章 中央集權 (2 / 3)

與劉濞相比,劉遂無疑是慘到了極點。

原本應該由劉遂繼承的趙國宗廟,被劉弘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留給了因劉恆移封梁國而失去風土的弟弟劉太。

而被賜予劉遂的齊國,更是被劉弘大筆一揮,削成了一個一郡九城的彈丸之地。

相比起原本的歷史,如今的劉遂王齊軍,一沒錢,二沒兵,三沒渠道和匈奴人勾勾搭搭。

不出意外的話,等劉遂在二十多年後亡故,大機率會獲得類似‘恭’‘順’‘孝’這樣的諡號。

“稟陛下,吳王、齊王於睢陽附近偶遇,而後同行,當非為事先所約。”

張蒼這一句話,讓劉弘暫時放下了對劉濞、劉遂二人‘私交甚篤’的擔憂,只將最後一絲戒備放回了心底。

——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

為了漢室的政權安穩,也為了華夏民族的繁榮昌盛,如今的劉弘很難對某一個人報以絕對的信任。

這也是每一個合格的皇帝,都普遍具有的特質:留三分疑神疑鬼,以防江山頃刻易主。

自然而然,劉弘也將話題引向了今日的正題。

“審計之制,御史大夫謀劃的如何了?”

這,就是劉弘在過去這段時間廢寢忘食,日夜思慮的事。

——官員審計制度!

無論是在原本的歷史上,還是劉弘如今所處的時間線,漢室初期的地方官府,都是幾乎沒有審計制度的。

地方政府的運轉,也嚴格按照上下級直接負責制度,按‘上級的上級不是我上級’的潛規則運轉。

簡單來說,就是鄉一級的嗇夫、有秩等官員,向上一級的縣官府負責,縣衙每年會召治下的鄉級官員一到兩次,以簡單詢問行政事務。

而縣一級官府,則直接向上一級的郡守府衙負責,同樣的,各地郡守也會在每年,藉著祝壽、賀喜的名義,向縣級單位瞭解地方行政運轉狀況。

郡守,則直接向朝堂的丞相府負責。

再配合著御史大夫衙門,會每年派出數百批次的‘採風團’公款旅遊一圈,大概就形成了漢室初,中央與地方之間相對鬆散,又隱隱‘盡在掌控’的政權秩序。

但這其中,卻有一個後世人一眼就能看出的漏洞。

——怠政!

絕大多數情況下,縣一級官府對鄉級官員的問責,都集中在秋收前後,針對稅收工作出現的問題。

而郡一級單位對縣級單位,也同樣秉承類似‘有事就喊來問一問,大事就上報,小事就摁下去’的態度。

至於郡級單位對中央,那更是誇張。

——理論上,只要該郡沒有發生大到關中都有風聞,朝堂都有所耳聞的大事,郡守就不大可能被問責。

中央瞭解地方事物的唯一渠道,除了中央朝堂出缺,某郡守被召回長安時君前奏對之外,就是御史大夫派出去的採風團,究竟從此郡帶回了‘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百姓安居樂業,民至老死不相往來’的好訊息,還是‘遍地餓殍,民不聊生,豪紳惡吏殘民,二千石不能治’的壞訊息。

如此單一的監督手段,顯然是有極大弊端的。

舉個例子:某人做了某郡郡守,與地方豪強狼狽為奸,賺的個盆滿缽滿,百姓民不聊生。

這種情況下,要想治下的情況不被中央知曉,這個郡守需要做什麼?

答案是:只要收買了前來公費旅遊的御史大夫採風團,就萬事大吉!

在民用通訊手段幾近於零,地方官府的權力又幾乎大到無邊無際的漢室初,地方官員成為土皇帝,根本就不是什麼高難度事件。

在原本的歷史上,即便是在審計制度推行之後,漢室也出現過地方官員為非作歹,蠅營狗苟,中央卻毫不知情的事件發生。

至於故事的主人公,也榮幸的被太史公司馬遷,記錄到了《酷吏列傳》當中。

——河東郡守,周陽由!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