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柴武所說也絲毫不差:從現在開始,到太陽下山這半天,約三個時辰的時間,就是馬邑戰役最為關鍵,馬邑城最為艱難的三個時辰。
這三個時辰,便關乎著漢室天下的發展方向,以及漢匈戰略格局的走向。
在如此具有決定性的三個時辰之內,舒駿絕對不允許自己生出哪怕一絲一毫的膽怯,以及‘後退一步,換取多活幾十年’的念頭。
因為在舒駿的認知當中,如此艱鉅的使命,自己辜負不起;如此嚴重的失敗代價,自己也承受不起。
想明白這些,舒駿也不再多言,只看了看城外,已經距離城牆一里餘的匈奴陣列,緊緊攥住何廣粟的手臂。
“舒兄。”
“今日一戰有多重要,兄只須知曉一點:若戰敗,則吾人頭不保。”
嘴上說著,舒駿目不斜視的緊瞪何廣粟的目光深處。
“為兄的項上人頭,便指靠兄!”
言罷,舒駿便回過身,快步跑帶一處稍高的石臺之上,銳利的目光透過牆垛,投注在了策馬緩步靠近城牆的匈奴先鋒身上。
抬起右手,豎起大拇指,舒駿先閉上左眼,而後又在睜開左眼的同時睜開右眼。
彷彿如此數次,城牆之上,便響起舒駿那嘹亮的嗓門。
“敵距城牆三百步!!!”
“重弩備射!!!”
“舉盾!迎敵!!!”
············
在馬邑城正式打響攻防戰時,位於武州塞東南十里的酈寄所部東路軍,也已經開始緩緩挪動。
而作為主將的酈寄,以及甘願為副的欒布二人,在幾位尋常士卒的陪同下,來到了武州塞以東不到一里的山坡之上。
如果武州關尉楊餘還在世,看到這幾位陪同在酈寄、欒布身邊計程車卒,必然會感到驚詫。
因為這幾人,正是武州塞被破之前,提前沿洪濤山南撤的武州關卒:什長程未,以及楊餘的親衛楊二、楊七!
幾日前,程未所率領的武州關卒二十七人到達洪濤山南,打算下山退入馬邑城,但礙於匈奴遊騎,便決定天黑後再下山。
但在臨近天黑的時候,正準備下山入城的程未等人,卻被一支近百人的斥候先鋒所生擒!
讓程未感到心頭一鬆的是:捉拿自己的那隊斥候,都身著漢軍衣袍。
問過之後才知道,對於馬邑可能遭受匈奴入侵,長安朝堂早有預料,半路‘捕獲’撤退路上的武州關卒的,正是打算前往武州塞的東路軍!
在和主將曲周侯儷寄簡單溝透過後,程未便決定:放棄回馬邑的計劃,跟隨東路軍,重回馬邑!
這一來,東路軍潛入洪濤山,顯然是打算悄無聲息的奪回武州塞,如果程未按原計劃下山,萬一被匈奴遊騎發現,洪濤山內的東路軍就很可能提前暴露!
二來,程未等人心裡也明白:留守武州塞內的楊餘等同袍,應該是凶多吉少了。
原本大傢伙撤退,是為了保住有生力量,以待將來替陣亡的同袍報仇雪恨。
但在東路軍到來之後,觸手可及的報仇機會,便擺在了程未等一眾武州關卒的面前。
——跟隨東路軍回到武州塞,程未等人就可以手刃賊寇,替陣亡的楊餘及其他六位陣亡同袍報仇雪恨!
再加上酈寄所部打算重奪武州塞,對武州塞瞭若指掌的程未等武州關卒,也確實能起到足夠的幫助。
所以也沒想太多,酈寄便把程未、楊二、楊七在內的二十七位武州關卒,給帶在了身邊。
而現在,酈寄和欒布就在程未、楊二、楊七三人的陪同下,趴在直線距離武州塞不到三百步的一處灌木叢中,觀察著不遠處,佔滿了匈奴士卒的武州塞關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