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言,代王已得封國祚,以為一方諸侯,不數歲,便當就國晉陽(代都),為吾大漢戍邊。”
“代王又幼年遠離父母雙親,故平日裡,陛下尤重代王之學,更令御史大夫北平侯張公親為師,以授代王《春秋》之義也。”
聞言,劉恆縱是心中思緒百轉,也終是沒忘對長安的方向一拱手。
“陛下大恩,臣,無以為報!”
“唯肝腦塗地,以謝陛下恩德之十一······”
·············
讓小劉武在祖母和母親的陪同下退出小殿之後,劉恆面上已然不見遲疑、悲慼之色。
——此番,劉弘只怕是真有什麼事關江山社稷的事,需要劉恆相助!
見劉恆一副‘我準備好了,請說吧’的模樣,柴武暗自點了點頭。
“到底是高皇帝之血脈···”
心語一聲,柴武便阻止了一番言辭,開始將一個事關漢室未來五年安穩,甚至可能關乎漢室國運的大事,在劉恆面前娓娓道來。
“大軍此番東出函谷,非為南下徵越,乃為北上!”
只一語,柴武便讓劉恆先前的所有猜想全部崩塌。
就見柴武繼續道:“今歲春,故韓王信之子於匈奴傳信陛下,乃言及歸漢事。”
“後館陶主又暗自傳信長安,以言韓王欲引部南歸,自馬邑入代北。”
說到這裡,柴武滿臉誠懇的一拱手:“梁王家風細謹,館陶主身處異國而不忘先祖,誠可敬佩也。”
“如今大軍號稱十數萬,實則多為民夫鄉勇;及羽林都尉所部將士十萬餘,此時已潛行至代北,暗駐山林之間。”
“陛下以為,若韓王引部歸漢,則匈奴必以此宣戰,故陛下之意,乃言馬邑武州之界設伏,以挫胡!”
“若戰事無有不虞,則明年開春,陛下或挾兵鋒之銳,傳國書於匈奴,言及館陶主歸漢之事······”
聽到這裡,劉恆已經徹底明白過來,柴武為何要如此大費周折了。
——這一戰,說是身系漢家未來二十年,乃至五十年的國運都不為過!
一旦勝利,則起碼五到十年,漢家再也不會面臨匈奴的大規模入侵。
而一旦失敗······
想清楚這些,劉恆的面容也是徹底嚴肅了起來。
“寡人之女,乃太祖高皇帝之孫也!”
“還請大將軍轉奏陛下:若寡人之女於胡,可行利漢之事,則不必勞煩陛下,謀其歸漢事!”
略有些驕傲的說出這句話,劉恆稍一思慮,也想明白兒子劉武,為啥會被柴武一同帶到睢陽了。
——兒子劉武,已經是名義上的代王了。
柴武要想在代北馬邑一帶,偷偷開戰一場大規模伏擊戰,那就必然需要代國地方官吏的配合。
在這其中,兒子劉武作為名正言順的代王,自然能起到無可比擬的作用。
想到這裡,劉恆便再一拜:“既如此,需寡人如何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