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帝后十年、整個景帝一朝,以及武帝初年,匈奴都憑藉老上稽粥所遺留下來的餘暉,在軍臣那個草包的帶領下,將漢室壓得喘不過氣。
要不是漢室歐氣爆發,出了個漢世宗孝武皇帝,匈奴人又非酋到底,接連迎來了軍臣那樣的草包、於單那樣的短命鬼,以及伊稚邪那樣的半吊子,只怕半壁江山、神州浮沉,未必就不會提前出現在這西元前。
但沒有人知道:在匈奴人自己看來,冒頓在位時期的榮光,是多麼讓人神往。
老上稽粥是一個合格的掌權者,一個合格的領導者。
甚至放在神州大陸,老上稽粥,也必然是一個水準線以上的明君、雄主。
但在一切都只講究叢林法則,只信奉弱肉強食的草原,相較於老上這樣一個睿智、目光長遠的統治者,草原民族更渴望聚集在冒頓這樣的瘋子身邊。
在前世,劉弘研究起漢室初的歷史時,也同樣不可避免的將目光,撒向了對漢初歷史起到重大影響的匈奴。
而在細緻的研究中,劉弘得出了一個非常有趣的想法。
——光從脾性、手腕,以及對匈奴帝國的意義二樣,冒頓,更像是後世大明的開國皇帝,重八朱元璋!
在老上單于統治時期,匈奴內部的問題往往都能得到非常妥善的解決。
對於密謀反叛的叔叔、舅舅,老上稽粥更願意以原諒、以寬闊的胸懷來感化;對於不穩定的部族,老上即便是武力鎮壓,也更多帶有理智的‘小懲大誡’的意味在其中。
作為一個開明的君主,老上甚至能完全信任歷史上的奸宦中行說,硬生生把草原文明,從奴隸制遊牧時代一舉拖入半中央集權、半封建制度下的遊牧文明!
而在遇到同樣的事情時,冒頓的選擇往往並不會有太多權衡利弊,也顯得更加粗暴,像極了那位憑著一個碗開局,就硬生生鯨吞天下的農民皇帝朱元璋。
——殺!
王族反叛,殺!
部族不穩,殺!
漢人挑釁,殺!
月氏不降,殺!
甚至於一個不夠合格的單于,都只能得到一支由冒頓吹響的鳴鏑。
——即便那個不合格的匈奴單于,正是賜予冒頓生命的生父,匈奴初代單于,攣鞮頭曼。
血腥,暴虐,感性,狂躁。
這些詞,都可以非常恰當的形容冒頓的脾性,乃至於他的一生。
這樣的一位皇帝,在中原含蓄的文化背景下,顯然不會得到什麼太好的評價。
——朱重八一生所為,幾乎全為窮苦百姓,最後在史書上,落得個暴虐之君的汙名;
——始皇帝一統寰宇,奠定了華夏人基因中第一個‘渴望統一’的基因,最後也是被黑的體無完膚,就差沒被說成腳底流膿、滿臉惡瘡的哥布林。
——武帝豬爺一掃百年之恥,遠逐北蠻於大漠以北,奠定了華夏曆史上最令人自豪的時代,卻也沒能躲過一個老太監汙穢的筆鋒。
但同樣的性格、同樣的作為,放在遊牧民族的文化背景上,卻是再完美不過的領導者。
世人皆知,一代天驕成吉思汗,懷著鯨吞天地日月的雄心,打下了人類史上最大的文明疆域!
但很少有人知道,孛兒只斤·鐵木真最著名的一句名言是:男人最大的快樂,就是在天神的目睹下打敗敵人,殺戮他們的男人,搶奪他們的牛羊,奴役他們的子女,享用他們的女人。
而在鐵木真的一生當中,死在蒙古彎刀下的戰俘、奴隸,乃至於牧民、幼童的數量,即便是放在殺神白起面前,也很難不讓白起感嘆一句:我這,已經算是菩薩心腸了吧······
或許有些難以理解,但這,就是草原民族的思考方式。
——簡單,直接,甚至有些露骨,卻將‘爽直’二字的真諦盡數道來。
類似的思想背景之下,同樣具備勇敢、無謂,甚至勇敢的有些無腦、莽撞的冒頓,卻成為了匈奴人心中永遠的回憶,和嚮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