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惠皇帝駕崩時,太宗皇帝還是襄城侯,在孝惠諸子中排第四位。
孝惠長子即為孝懷皇帝,次子為淮陽王劉疆,三子常山王劉不疑,五子為軹侯劉朝,六子為壺關侯劉武,七子劉太。
孝惠皇帝三年,常山王劉不疑薨,無後嗣,呂后便讓襄城侯劉山繼承了常山王位。
由於劉山的名字與常山王的王號重複,故讓劉山改名為劉義。
在劉義成為常山王后,留下來的襄城侯,被呂太后賜給了孝惠七子劉太。
之後,劉太又被移封為平昌侯。
孝懷皇帝四年,皇帝駕崩於未央宮,無有後嗣;淮陽王劉疆、常山王劉不疑又早已死去。
出於兄終弟及的傳承規則,本該讓孝惠皇帝的次子劉疆繼位,但劉疆體弱多病,經常病臥,呂太后便讓孝惠皇帝的第四個兒子,即常山王劉義入繼大統,並改名曰:弘。
太宗皇帝繼位時不過九歲,所以大權都掌握在呂太后手中,是為了避免太宗皇帝年少,破壞國家政策的緣故。
在孝懷皇帝因怨懟呂后而心懷愧疚,抑鬱而終之後,劉氏宗親對於孝道看的尤其重,其中又以太宗皇帝為翹楚。
太宗皇帝登基之後,空下來的常山王位,被呂太后賜給了軹侯劉朝。
大哥、三個相繼離世,二哥和五個弟弟又皆為諸侯之後,太宗皇帝便安下心來,專心在未央宮接受皇帝太傅張蒼的教導,並以‘年少’為由,將三個弟弟留在了身邊親自照顧。
太宗皇帝前元一年八月,淮陽王劉疆薨,令壺關侯繼承淮陽國祚。
至此,太宗皇帝的三個兄長都幼年夭亡,剩下三個弟弟中,兩人為諸侯。
同年年初,重置太尉官,命絳侯周勃擔任太尉,實際上是由於呂氏子弟出於周勃、陳平二人支援呂后遍封呂氏為王侯,而替周勃在朝中美言的緣故。
太宗皇帝前元二年十月,呂太后認為呂王呂嘉實在是太囂揚跋扈,並沒有國君的樣子,於是廢除了呂嘉的王位,改由肅王呂臺的弟弟呂產為呂王。
也正是從這時開始,呂產和呂祿開始心懷不軌,逐漸生出了不該有的心思。
同年夏天,大赦天下,並封了齊悼惠王的第三子劉興居為東牟侯,這是陳平和周勃藉此,在向齊悼惠王的兒子們示好。
太宗皇帝前元三年正月,太后召趙王劉友進京。
劉友的王后是呂氏女,是被呂氏子弟強塞給了劉友,劉友不喜歡她,而喜歡其他的姬妾。
這個呂氏的女兒很嫉妒,惱怒之下離開了家,到呂后面前誹謗劉友,誣告劉友曾經說:“呂氏怎麼能封王!太后百年之後,我一定收拾他們。”
太后聞之大怒,因此召趙王來京。趙王到京後,太后把他安置在官邸裡卻不接見,並派護衛隊圍守著。
太宗皇帝看到劉氏宗親受到了苦難,便以此委婉的向呂太后相問。
呂太后說:“我懲罰趙王,不是因為趙王后是呂氏的緣故,而是因為趙王身為一國國君,卻整天沉迷在後宮的女人之事上,實在是有損劉氏的威嚴啊?”
太宗皇帝聞之心安,呂太后又說:“皇帝不用擔心,我雖然是呂氏,但卻是劉氏的太后,囚禁趙王,其實是想讓趙王認識到自己的過錯,好好替高皇帝的天下看好趙國。
趙國處於關東最險要的地方,對於北方匈奴的防禦起到至關重要的重用,所以太宗皇帝再三拜謝太后,說:“幸虧有祖母在,才使得孫兒沒有辜負太祖高皇帝的天下。”
就在此時,呂產和呂祿一起商議道:“如今劉氏宗親人丁太過旺盛,我們要想成大事,必須讓劉氏宗親一個個死去啊?”
於是,呂祿便假借呂太后的名義,交代那些看管劉友的衛士,不給劉友飯吃。
趙王的臣下有偷著給送飯的,全都被呂祿抓起來問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