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說嶺南大地,即後世的兩廣地區,除了南越之外,還有東越(甌)、閩越,乃至於南海國,但對漢室真正造成‘困擾’的,始終都是秦將趙佗的割據政權:南越。
至於閩越、東越、南海三國,最開始只是高皇帝劉邦,為了讓嶺南地區形成幾個對立的勢力,而分封的異姓外藩。
在歷史上,南越自西漢初劉邦在位時期,一直到漢室第六位皇帝武帝劉徹在位時期,都在趙佗的掌控之中。
在這長達數十年的時間間隔內,趙佗的南越政權,本質上並沒有對漢室造成什麼實質性的威脅。
但每當漢室出現政權不穩,亦或是地方不安的時候,趙佗都會死皮賴臉的跳出來稱帝!
這種類似碰瓷的行為,就好像一個與外界隔絕的山村裡,一個鄉野匹夫稱帝,並建立了一個方圓數百步面積、國民上百人的政權!
不管吧?
這天無二地,地無二主;放著一個稱帝的村夫不管,皇帝老子的臉上過不去;
可要是管吧?
窮地方荒山野嶺的,連條像樣的路都沒有,直升機都進不去···
漢室和南越之間的問題,就類似這種情況。
要是真打起來,別說雙方人口基數、後勤能力、兵力,乃至於綜合實力的差距了,光是雙方部隊戰鬥力的差距,就能讓‘國民數十萬’的整個南越政權,被千把漢軍將士追著砍!
雖說嶺南之地,自春秋時期就有善於鍛造兵器的優勢,但兵器的糧產,還是很難出現在南越的。
——要知道即便是傳說中的神兵利刃:干將、莫邪兩把劍,在干將、莫邪這兩位頂級鑄劍師手裡,也鍛造了足足三年之久!
從這個資料為參考判斷,就算南越有一千個干將、莫邪夫婦那般的鑄劍大師,南越裝備出一支一萬人的全青銅武器部隊,也需要足足三十年···
所以實際狀況是:南越軍隊中,除了留有前秦之時,任囂所率領的徵南大軍所‘遺傳’下來的一小批前秦青銅器之外,絕大多數士兵的武器,都還停留在石器甚至是木器。
從這個角度上而言,對於南越的問題,漢室顯然可以一勞永逸,一路橫推完事。
但無奈的是,要想讓漢軍將士健健康康的抵達南越,並真刀真槍對上南越軍隊,可謂是難上加難···
——要想將長安的中央部隊送到長沙南越交接的五嶺地區,沿途道路、氣候的變化,幾乎不亞於闖關遊戲!
首先,便是從長安東行千里出函谷,踩上關東大地。
這一下,部隊就算是從後世的陝西地區,踏上了河南鄭州一帶。
而後,便是沿經過洛陽,自滎陽敖倉一線入梁國境內,而後折道南下。
要知道此時的氣候,與後世的差距還是非常大的——後世已經適宜人類居住的兩廣、兩湖地區,此時還是大片的熱帶雨林!
從清涼乾燥,海拔稍高的陝西地區,一路步行到悶熱溼潤的熱帶雨林,光是水土不服,就能讓徵越大軍倒一半!
前年周灶率軍南下,也證明了這一點。
而這,還只是從長安感到一線戰場,還沒算打仗的部分。
——長安的部隊到達長沙南越邊界後,這仗並非是想打,就能打的起來的~
有五嶺和原始熱帶叢林為天然屏障,南越完全可以龜縮不出,把整個北方防線,都扔給熱帶雨林。
這樣一來,為了對南越造成實際打擊,已經一路精疲力竭南下,還在和水土不服、溫溼瘴氣,以及蚊蟲蛇蠍鬥爭的漢軍將士,就要再翻過五嶺,鑽過熱帶叢林,踏上南越境內。
這麼一番折騰下來,且先不提還能有多少漢軍將士保持戰鬥力,光是嶺南地區,那比長沙還要悶熱潮溼的氣候,就能讓最後僅剩的漢軍將士,徹底累趴在南越境內。
到了那個時候,仗打輸了事兒小,漢室中央威嚴掃地,關東諸侯‘看透中央虛弱的紙老虎面目’,內聯諸侯外結匈奴,那才是真正讓的漢室焦頭爛額的亂局。
所以,無論對趙佗的朝三暮四有多麼惱怒,對陸賈的所作所為有多麼憤恨,劉弘都必須承認:除非有直升機空降部隊,亦或是海陸兩棲登陸部隊,否則,南越的問題,就絕對不存在‘武統’這一個選項。
——倒也不是做不到,只是相比較於收穫,武統南越的損失,對如今的漢室而言,實在是太大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