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此狀況,陸賈遲疑著放下了‘再添把火’的打算,稍一沉吟,便又是一拜。
“陛下即問,臣自知無不言。”
說著,陸賈便深深一拜,抬起頭時,卻看見劉弘依舊是側身遙望殿門,只下頜微不可見的輕輕一點。
就見陸賈稍一沉吟,便試探著開口道:“南越之事,誠錯綜複雜···”
“臣以為,陛下或欲知太祖高皇帝之於南越者,乃何感官?”
“又因何有先欲起兵,後行伐謀伐交之決斷?”
習慣性的發出一聲反問,為自己接下來的解讀做下鋪墊,陸賈便雙手環抱腹前,帶上了一副回憶的神色。
“遙想高皇帝當年,何等英明神武,關中異姓諸侯但有不軌,高皇帝必以大軍伐之!”
“縱匈奴北蠻憑騎射之力,亦未能使高皇帝之烈稍熄分毫!”
“及至南越事起,乃魯王項羽生死烏江,天下傳檄而定,高皇帝詔令有司測話圖冊,知定疆域之時。”
說著,陸賈不忘抬眼瞥一眼劉弘,見劉弘依舊是先前那副模樣,方又繼續道:“彼時,尊漢去秦之檄文,沿楚、吳、淮南、越一路南下,至五嶺而止。”
“高皇帝聞之惑矣,遂以此相問於長沙文王,方知嶺南之地,尚有前秦之餘孽尚存。”
“知此,高皇帝遂以起兵平之,朝堂諸公卿可謂群起而諫,乃以伐越之弊,言與太祖高皇帝···”
說到這裡,陸賈神情中的回憶之色漸消;取而代之的,是一副略帶些說教意味的溫笑。
“陛下可知,當年酇侯、留侯等公卿大臣,諫言高皇帝者何?”
見劉弘絲毫沒有搭話的意思,陸賈只微微一笑,便帶著極富感染力的語調,將一個自認為‘沒人知曉’的秘密,擺在了劉弘面前。
“酇侯、留侯言高皇帝:漢卒伐越,無異於秦卒伐楚!”
陸賈此言一出,劉弘的身體頓時肉眼可見的一緊!
就連頜骨,也因為劉弘緊要的後槽牙,而肉眼可見的高高隆起。
陸賈嘴中的‘楚’,自然不是春秋戰國時期的熊楚、荊楚,亦或是後來的項氏西楚。
而是秦末戰亂之中,首先在大澤鄉揭竿起義的義軍統領:陳勝所建立的張楚!
後世婦孺皆知的那句‘大楚興,陳勝王’,說的就是此‘楚’。
作為推翻秦之暴政,為漢室奪得天下打下基礎的‘義王’,被高皇帝劉邦追諡為‘楚隱王’的陳勝,在漢室輿論中自然是正面人物。
但陸賈此語中的意味,卻幾乎稱得上是‘居心叵測’了!
作為第一個揭竿起義的義軍統領、‘滅秦’一說的首倡者,陳勝在秦末起義軍中,擁有者無可比擬的地位。
對於當時的秦廷而言,陳勝之死,看上去確實引發了天下各地諸侯並起、群起而伐秦的風潮。
但真要了解秦末漢初的歷史,就不會有人認為,陳勝在秦末起義中,具有多麼重大,或者說,多麼不可替代的作用。
就如劉弘在前一世,聽老教授發的牢騷一樣:秦末的時代背景,早就是一個裝滿tnt的的炸藥桶了!
就算沒有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起義,也會有李勝張廣、趙勝孫廣起兵造反!
退一萬步講,哪怕全天下的農民,都沒能出一個吼一嗓子的某勝、某廣,那些本就蠢蠢欲動、為亂地方的故六國殘餘勢力,也早晚會發起對秦政權的衝鋒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