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少帝成長計劃> 第0176章 龍城之憂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0176章 龍城之憂 (2 / 3)

只要一想起往年蹛林大會,將龍城周邊塞得滿滿當當的牛羊馬群,以及最終留在慕北,如小山高的人畜糞便,附近的部族便紛紛覺得胸口猛然一揪···

而匈奴之所以被後世研究者看做是****的政權,其最大的佐證,就是每一個匈奴人都會在清晨祭日,夜幕時拜月——從最底層的奴隸,到最高的單于本尊,都無一例外。

日月二神在匈奴宗教文化中的地位,僅次於地位最高的撐犁天,並列排在第二——或者嚴謹的說,在匈奴教義之中,日月,便是天神的兩隻眼睛。

天神睜開右眼,向大地撒下溫暖的陽光,照亮牧民的道路,使牧草得以生長;天神睜開左眼,被籠罩於黑暗下的草原,依舊有月光為牧民照亮前方。

所以在匈奴人的信仰之中,月虧乃至於‘無月’、月食,都屬於嚴重的不祥之兆!

——月亮不再為虔誠的信徒照亮道路,肯定是天神被惹怒,欲要降罪於信徒!

因此,匈奴人在外出作戰時,嚴格按照‘月圓而鳴鏑進軍,月虧而悄然撤退’的規律,來避免天神降怒。

從月圓到月虧過去的時間,又恰好是半個月左右,與匈奴人所攜帶的口糧可用時間基本相符;所以撤軍之後,發現‘果然沒有東西吃了’的匈奴人,便會五體投地的跪倒在地上,為天神善意的提醒奉上自己所有的虔誠。

此時,便是每日清晨的‘祭日’時分。

每一個匈奴部族的成員都哈著熱氣,裹緊皮襖從帳內走出,在頭人的帶領下,向逐漸出現在天際的太陽奉上自己的虔誠,祈求太陽可以永久普照在草原之上,為信徒帶來溫暖、光明。

相較於這些小則五六人,大則數百人的小部族,或者說不足以被稱之為部族,只能稱之為家庭的祭祀場面,龍城內無疑更為壯觀。

數千身披各式動物皮毛所制的厚衣,身材粗矮健壯,頭髮編成細辮的匈奴勇士,將額頭緊緊的貼在冰冷的泥土之上,匍匐在地。

一位發須夾白,面容萎靡,脊背都有些發彎的老者,由一位中年人小心扶著,在這數千匈奴勇士的環繞跪拜下,主持進行著這場每日例行,卻少有如此龐大規模的‘辰祭’。

按道理來講,匈奴人對如此年邁的人,根本不會如此推崇——匈奴之俗,所有食物都優先供給具有戰鬥力的成年男子,而後是年幼的男童,再後是成年女人,女童···

而老人,尤其是像此時站在人群中心的這位老人般,年邁到近乎完全失去勞動能力的老人,無論男女,都屬於匈奴人隨時可以放棄的物件。

由於草原惡劣的生存環境,匱乏的資源,以及極不科學的飲食習慣,匈奴人的壽命普遍不超過三十年。

倒也不是因為匈奴人一到三十,就會惡疾纏身英年早逝,而是在絕大多數匈奴部族之中,對部族沒有貢獻的人,都會被放棄。

三十歲,恰好就是此時的匈奴人身體機能開始急劇下滑,並身患各種疾病的時間點。

本就物資匱乏,需要常年追逐水草牧養牲畜,乃至於要靠著拼了命掠奪漢室邊境,才能勉強保證生存的匈奴部族,自然不會拿出多餘的物資,去供養一個失去勞動能力,對部族不再有貢獻,甚至隨時可能暴斃引發瘟疫的‘老人’。

所以匈奴人‘三十多年’的平均壽命,其實是源於匈奴人只要超過三十歲,就大機率會被部族驅逐到草原之上,自生自滅。

在猛獸叢生,殘酷無比的草原,一個形單影隻,年老體弱的老人,幾乎沒有可能活到第二天黎明。

這也是匈奴人更習慣群居,自發的彙集組建更大的部族,以求生存的原因——只有集體的力量,才能在西元前殘酷的大草原搶得一片生存空間。

但辰祭中的數千壯年勇士眼中,卻絲毫看不出多那位老者的不敬;待等辰祭結束之後,無數人對那老者,以及老者腰間繫著的牛角,投去狂熱的崇拜!

就連老者身邊,那明顯身高權重的中年貴族,亦是由衷的投去毫無保留的崇敬之情。

在天地萬物無一例外的狂熱目光注視下,老者卻是眉角微不可聞的一皺,將手下意識的上抬一下,旋即面色如常的回到富麗堂皇的庭帳之內。

帳外的匈奴青壯們卻是久久不願意離去,發現老者沒有如往常般勉勵勇士之後,呆愣片刻,草原湛藍的天空之上,便響起震天呼呵。

“撐犁孤塗!撐犁孤塗!撐犁孤塗!”

光看眾人臉上如出一轍的狂熱,就足以讓後世的流量小生們自慚形穢。

蓋因為那老者之名,屬於草原上無人敢言及的傳奇。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