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少帝成長計劃> 第0272章 王侯並行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0272章 王侯並行 (2 / 4)

這也是封建時代,皇帝普遍渴望掌控財權的原因:兜裡有錢,嗓門都能大三分。

這樣的例子,在歷史上也是屢見不鮮。

武帝手握漢少府數百萬萬的小錢錢,才能腦門兒一拍,撇開了整個朝堂,把匈奴趕到了西伯利亞捏泥巴!

崇禎沒錢,則等來了李自成武裝討薪。

同樣的道理:皇權之所以至高無上,並不是因為其真的生而神聖,亦或是口含天憲,言出法隨。

真正能支撐其皇帝威權的,只有手上的刀,和口袋裡的小錢錢。

至於那些‘生而神聖’‘言出法隨’之類的話,頂多也就騙騙老百姓。

能把官僚集團緊緊攥在手裡的,只有隨時可能砍下的鍘刀,以及能按時發出的工資、按時撥下的經費。

具體到漢室,充當皇帝的小金庫的,便是少府。

在過去數十年,少府的支出普遍維持在每年數萬萬錢作用,用途主要集中在宮廷維護、日常支出,以及偶爾的賞賜之上。

而收入,則是隨著天下人口的增長而穩步上升。

光是去年,少府收入的口賦,就有接近十五萬萬錢之巨!

根據‘人百二十錢’的口賦標準,去年一年,漢室就有一千二百五十萬人,向國家繳納了人頭稅!

也就是說,只要不發生突發狀況,少府的庫存,就能以‘每年十萬萬’的速度緩緩積攢下來。

反觀國庫,則是每年的農稅都被花費一空,碰到今年這樣的特殊狀況,還得丞相腆著老臉,跟皇帝的少府借錢。

實際上,光是這樣的財政格局,就已足以支撐起漢天子的無上權柄——國庫要麼‘年光’,要麼缺錢;少府永遠有存款,天子應該立於不敗之地才對?

可實際狀況卻是:有漢一朝,先後發生過數次皇權不穩,乃至於江山變色的動盪!

——太祖劉邦、孝惠劉盈之後,諸侯大臣串連一氣,誅殺後少帝劉弘,扶立了代王劉恆!

——文帝劉恆之後,景帝劉啟更是差點被逼著立弟弟劉武為皇太弟!

景帝的兒子劉徹,登基之後也險些因建元新政而被廢黜。

武帝之後就更不用說了——昭帝劉弗陵年二十而亡、廢帝劉賀在位僅二十六天,就‘犯下’了一千一百二十七宗罪孽···

若非宣帝力挽狂瀾,漢室天下,只怕根本等不到王莽,就要滅亡於公元前。

對於西漢前半程的皇權動盪,大多數人認知中,主要原因是漢初的那幾位太后。

——若非呂后,代王劉恆必然不能登基!

——若非竇後,梁王劉武肯定不會窺伺大寶!

——若非上官太后,昌邑王絕對不會被廢黜!

但沒有人注意到,在這一樁樁、一件件歷史事件的背後,出現的另一類身影。

——陳平、周勃討伐諸呂,迎立代王!

——劉屈氂煽起巫蠱之禍,戾太子兵敗身亡!

——霍光把持朝政,因一己之言而行廢立之事!

看上去,漢初的皇權動盪,都是因為太后的‘昏庸’‘自私’所導致。

但沒有人注意到,在這些事件的背後,本該成為皇帝左膀右臂的丞相,或者說權臣,卻沒有絲毫‘忠義’可言。

所以在劉弘看來:無論是諸侯大臣共誅諸呂,亦或是巫蠱之禍、海昏侯之廢立,都與太后關係不大。

真正導致這些事件發生的,是漢初存在一個極其隱晦,而又日益尖銳的矛盾。

——皇權,與相權之間的天然對立!

實際上,除了漢高祖劉邦一人,能憑藉開國之功,勉強壓制相勸侵食皇權之外,後來的每一個漢天子,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過相權的掣肘,乃至於威脅。

惠帝劉盈,整個皇帝生涯,都在丞相‘兼皇帝太傅’曹參的口水下度過;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