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一來,丞相的任命,自然就是迴歸高皇帝時的傳統:皇帝點人。
而作為故皇帝太傅王陵所舉薦的御史大夫(亞相),張蒼成為漢室下一任丞相的機率,高於百分之九十九。
作為準丞相,張蒼必須與大部分朝臣維持相對和諧的關係,才能在將來得到朝堂的配合,更好的貫徹政治任務,實現胸中抱負。
“也不知陛下所言之‘科舉’,可能解吾漢家缺官之苦···”
暗自嘀咕一聲,張蒼便露出一抹溫笑,等候堂內朝臣的答覆。
——在漢家擁有足夠的選擇之前,也只能指望堂內這百十人,為朝堂中樞充當螺絲了···
“日入時分,吾等本不當叨擾北平侯。”
“然今日···”
只見一位中年男子出身,面色阿諛的解釋一聲,旋即露出一片苦澀。
“前時長安風言四起,乃言陛下大敗於代王,下落未明;朝堂有司皆欲查證,然終苦尋而不得陛下大軍之蹤跡。“
“然今日,陛下攜代王、王太后同回長安,絳侯旋即薨故···”
說著,男子面色稍一肅:“事已至此,鄙人不妨之言。”
“敢問北平侯:陛下此番,究竟所欲者何?”
話是這麼說,但不光開口說話得男子——這滿堂人傑心中都明白:劉弘此番,完全就是擺了陳平、周勃一道!
這個時代,雖然還沒有‘釣魚執法’的說法,但類似先例,早在數十年前的戰國末,就已經出現!
——秦王政未及弱冠而在位,太后趙氏恐嬴政之弟成蛟奪嫡,遂與相國呂不韋合謀,誘公子成蛟叛國自立,旋即出兵討伐!
從公子成蛟自立為王到被腰斬,前後卻不過數十日···
在漢室,這便是呂不韋‘奸邪’最大的證據:離間天家宗親,以下犯上!
而現在,劉弘卻以皇帝的身份親自下場,以類似的手法,‘逼’反周勃而後殺之···
嚴格意義上來講,劉弘此舉,是有悖於此時的君臣相處規則的。
即便堂內這些朝臣心裡沒鬼,人均王陵,也難免會問上這一句:陛下難道是要除滅朝堂,做一個獨夫,做一個光桿司令嗎?
但很可惜,這些人不是王陵···
“公此言詫異。”
只見張蒼淡然一笑,旋即起身,環視著堂內眾人。
“長安風言,皆齊賊所散;所欲者,當擾亂長安,以圖亂中牟利。”
“及至諸公因何尋陛下而不得···”
說著,張蒼悵然一笑:“此事,諸公當問內史,而非老夫~”
“關中諸郡縣,皆由內史所屬;一應軍報,則由太尉、大將軍、丞相首啟。”
“諸位所惑,便是陛下,亦有所困頓;欲於明日朔望朝,詢右相矣~”
自然地說出早就與劉弘溝通好的官方說辭,張蒼目光中緩緩露出一片瞭然,話頭一轉,終於圖窮匕見。
“諸位於此言陛下之過,誠非人臣所為;何不共至曲逆侯當面,以陛下‘蹤跡勿明’之事,詢丞相所欲者何?”
說著,張蒼露出一副溫和的笑容。
“此,亦乃陛下之意···”
書閱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