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權之後,呂太后便正式下令:關閉高皇帝設於漢越邊界的商市,嚴格管控鐵、銅等物品流通!
只此一著,便讓趙佗陷入了十分尷尬的境地。
百越之地,雖遠在越王勾踐之時,便已有了‘以為中原民’的記載;但由於地勢原因,百越與中原文化之間的交融,還停留在十分落後的階段。
讀書認字,精耕細作且不說,就連刀耕火種這種在中原意味著野蠻的耕作方式,都是趙佗帶給南越百姓的!
在此之前,越人對於耕作的認知,僅僅停留在‘撒一把種子,明年來收穫’的遠古時期。
趙佗又希望以此山川阻隔之地為王霸之基,有朝一日圖謀北上;首當其中的,自然是金屬農具的普及,以及軍備的發展。
而漢室一言不合,就切斷鐵、銅貿易的渠道,無疑是踩到了趙佗的痛處。
在過去這十幾年內,趙佗早就單方面宣佈了脫離漢室,攜整個南越獨立,並不再接受長安下達的指令。
半年之前,得知那個令人咬牙切齒的女人即將死去之後,趙佗更是腦袋一拍,以統合百越之地為志,自號南越武帝,出入稱警!
果不其然,趙佗稱帝一事,果真引來了呂太后的暴怒——黃屋左纛都還沒打造完成,周灶大軍,便已進入了處於漢越邊境的長沙國境內。
當是時,趙佗第一時間召集大軍,趕赴南越與長沙國交界處,意與周灶大軍決一死戰!
在民風彪悍的越地,只有強大者,才會得到尊重和追隨!
所以在趙佗看來,這一場仗,是南越併吞百越,統合嶺南的絕佳之機;只要打敗周灶,乃至於只要擊退,趙佗在南越的威望就將空前高漲,百越合一之事,也將成為秦掃六國那樣的滔滔大勢,不可阻擋。
但最終的結果,卻大大出乎趙佗所料。
周灶大軍還沒來得及成為趙佗王霸之業的墊腳石,就已經被南方的溼瘴給打敗···
之後呂太后駕崩,長安又發生了一些讓人看不清的變故,再之後,便是上半年,漢室內部又鬧了內訌,周灶大軍北撤···
而趙佗卻只能眼睜睜看著周灶北上中原,然後洩憤般攻下長沙邊沿的幾座縣城,隨後無奈撤回嶺南。
只此一戰,就將南越的大半家底掏空;糧米軍械損耗不計其數,最終卻連周灶大軍的衣角都沒摸到。
趙佗意料之中,將漢室中央大軍驅逐出長沙國,底定南越在越地的威望,奠定自己統一大勢的意圖,卻隨著周灶大軍的撤退而煙消雲散。
數十日來,趙佗都將自己關在了深宮之中,遠眺著北方的故鄉唏噓感嘆。
也就是今日,原本應當用於巡視百越之地的黃屋左纛打造完成,才讓趙佗鬱結的眉眼舒展了些。
身為秦將,對於秦統一天下的依仗,趙佗可謂再清楚不過。
王奮七世之餘烈,臣捨身以輔佐,變法圖強,興建水利,將士用命,上下一心···
等等等等,都是秦最終得以統一天下的原因。
但是,秦之所以能在戰國末期,那長達一百餘年的時間段裡,國力穩坐諸國之首,最主要的一個原因,便是關中!
有了四面環山,地形險要的關中為大本營,秦國才能底氣十足的發動對關東諸國的征討。
因為秦最差的結局,也不過是退回函谷關內,重整旗鼓,再圖東出。
而在趙佗看來,百越之地,便是天下第二個可與關中媲美的沃土!
百越於中原之間,同樣有山川相隔,其險峻雖比不上秦嶺,但也算是天險。
嶺南稻米更是一年兩熟,土地肥沃無比;只要精耕細作,就能為大軍提供源源不斷的後勤保障!
如此沃土,只要統一併以秦的基建系統開發,不出百年,便有望成為關中那樣的基本盤,北上中原以逐鹿的大後方。
自從成為南越王之後,趙佗每日所思所想者,無一不是為了統一百越之地。
接受漢太祖的冊封,是為了從邊界互市中獲取軍、農器械材料;脫離漢室掌控,也同樣是因為呂太后不再給南越提供這些。
即便是到了漢室中央發兵征討的時間點,趙佗腦中所想,也仍舊是以此戰圖謀威名,以鎮百越···
現在,漢室傳來內亂愈演愈烈的訊息,趙佗心中所想,自也是不言而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