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少帝成長計劃> 第0209章 御駕親征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0209章 御駕親征 (1 / 3)

夏六月初一,朔望朝。

經過半年多時間,漢室朝臣基本將態度端正了過來,朔望朝再不復往日‘嘴炮大會’的氛圍,而是向著類似工作總結會議,以及重大決策表決會議的方向轉變。

而對於如今的漢室而言,或者說自四月,齊悼惠王諸子起兵叛亂開始,朔望朝的內容,就基本用於平叛事宜的方案討論和決策。

四月十五的朔望朝,朝堂表決透過:由大將軍灌嬰率軍出征,太尉周勃留守關中,以應不測。

五月初一,則是劉弘針對和親匈奴一事,與朝堂達成共識:館陶公主劉嫖外嫁,漢匈重獲二到三年的和平發展期。

五月十五日,朝堂則是針對叛亂導致農耕受到影響一事,擬定了應急補救方案:由地方郡縣派官吏下到縣鄉,幫助留守在家的婦女兒童,孤寡老人儘可能的將春耕工作完成。

按照朝堂原本的推測,今日的朔望朝,原本應該是用於商討睢陽戰役的具體安排,以及後續糧草輜重的籌備工作。

但代王劉恆起兵於簫關之外一事,徹底打亂了漢室中央對叛亂鎮壓工作的節奏。

在這種突逢變故的微妙時間點,丞相陳平高調出席朔望朝,且身後帶著內史劉揭,以及立場一直保持中立,充當透明人的典客卿,則讓朝臣百官聞到了一絲詭異的氣息。

而在大將軍灌嬰引兵出征,太尉周勃罷官免職,在家閉門思過,車騎將軍柴武駐守北牆,上將軍周灶駐紮豐沛的情況下,朝班右側的武將班列,出人意料的出現衛尉蟲達拄杖而立,攜侯世子蟲捷領銜的場景。

蟲達一副臨近油盡燈枯的模樣,讓朝臣百官心中更加篤定:領軍出簫關鎮壓代王叛亂的,恐非周勃莫屬。

再結合朝班之中,許久沒有出現的安國侯王陵再次出現,看似古井無波的面色隱隱帶著些憂慮;御史大夫張蒼,少府田叔,奉常劉不疑,廷尉吳公,郎中令令勉等皇黨成員,更是不約而同的眉頭鬱結,滿是憂心忡忡的神色。

反觀丞相陳平這邊——陳平稍顯些萎靡的身形,仍舊掩蓋不住那勝券在握的信心;內史劉揭更是喜形於色,與前段時間形成了極其鮮明的對比。

看著皇黨一系與丞相一系做出的反應,有些聰明人也逐漸回過味來,對此次兩地諸侯王同起反叛,自兩個方向進逼關中之事,有了全新的認知。

大概推演一番前因後果之後,聰明人們無一不倒吸一口涼氣,滿目驚駭的望向朝班最前,那道蒼老,而又在此時那般挺拔的背影。

駭然過後,這部分聰明人沒有絲毫孤疑,趕忙考慮起自身在此次事件過後的前途。

至於那些沒回過味來的,則只當這壓抑的氛圍,是因為如今中央遭遇重大危難所致,故而紛紛低下腦袋,選擇在大漢帝國中樞最高會議上划水。

在朝臣百官翹首以盼,等候劉弘拿出關於代地叛軍的應對方案時,劉弘正在宣室殿外,等候著一輛馬車的到來。

那輛馬車說特殊也算不上太奢靡,車廂以樸素的木板製成,除了禮法範疇內的裝飾物之外,可謂毫無點綴。

但要說樸素,那輛由八匹同色駿馬拉著的馬車,天底下卻再也找不出第三輛——至於第二輛,此時正停在宣室殿以南數百步的未央廄吃灰。

御輦,又名法駕。

所謂天子駕六,諸侯駕五,卿駕四,大夫三,士二,庶人一;屬於戰國時期流傳下來,周禮所規定的各種身份所乘之車因配備的馬匹數量。

華夏史上第一個完成大一統,為後世神州大地打下統一基因的秦始皇,饒是在成為始皇帝之後,也仍舊是嚴格恪守周禮關於輦車馬匹的規定。

在還未統一之時,秦始皇甚至連六駕輦車都不敢坐,而是嚴格遵守周禮‘諸侯駕五’的規定,以五馬挽車。

天子御輦以六馬挽之,屬於華夏禮制最早的規定;按道理來講,自稱其法統承繼於周王室的漢室,應當對周禮嚴格恪守才是。

但作為華夏史上第一個老流氓,漢高祖可是能腦袋一拍,憑空捏造出一個神明的人···

至於周禮,劉邦雖口口聲聲說漢室乃繼承周王室法統,但對於周禮,劉邦可謂是嗤之以鼻——尤其是在儒生叔孫通為了擬定漢禮,而前往魯地請教儒生被羞辱之後,劉邦恨屋及烏;對儒生的天然厭惡也擴散到了厭惡周禮的地步。

所以在漢室,天子駕六的規矩,同樣沒能躲過老流氓劉邦的魔改——周天子駕六,那是無以掌治天下;秦始皇駕六,那是暴虐之餘心底發虛!

爺們兒得國之正,遠勝周室,所以,天子駕八!

就這樣,繼承周王室所建立的漢室,正式將周禮所失傳的天子禮填補了上去——天子駕八。

雖然在喊出這句騷包至極的話之後第二天,劉邦就面臨了湊不出八匹同色馬的尷尬境遇,但這絲毫不影響八駕御輦,成為漢天子御輦的定製。

而作為政治地位稍高於漢天子,實際地位與天子平齊的漢太后,是在大部分情況下,享受與天子同等待遇,以及禮法規格的。

如漢太后自稱朕,亡稱崩,在天子未及弱冠時光明正大的臨朝稱制,都屬於漢太后的鮮明特色。

而具體到待遇規格,便是漢太后出行,同樣乘八駕之御輦,出入稱警,行文用制。

雖說漢太后在實際上享受天子級別的待遇,理論地位甚至稍高於天子,但太后參與朔望朝,算是比較特殊的狀況了。

倒也不是說沒有發生過——孝惠皇帝未冠之時,朝堂一應事務便大都掌於呂太后之手,無論朔望朝還是常朝,呂太后都會與孝惠皇帝劉盈一同出席。

某種意義上,當時的劉盈參與朝會,甚至可以說只是露個臉;對於國家事務,可謂是絲毫插不上手,只有點頭的權力。

而在孝惠皇帝駕崩,先帝劉恭繼位之後,呂太后更是以天子年幼為由,直接臨朝聽政,親自主持朔望朝、常朝。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