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當那件事沒發生,那劉弘才立起的些許威嚴就將蕩然無存,他就將變成一個泥塑雕像;但會最大限度保證朝局穩定,可以為劉弘贏得足夠多的時間苟發育,籌謀將來。
誅首惡,則定會讓其餘人兔死狐悲,從而產生一些未知的隱患;但手段尚還算強硬,可以很大程度上贏取軍心、民心,和一些牆頭草的暫時性吶喊助威。
權衡利弊之後,劉弘決定採用後一種方案——比起朝臣們隨時會消失的‘納忠’,軍隊的支援無疑對劉弘更重要一些。
但現在,劉弘反應過來,諸侯大臣共誅諸呂之事,也沒有他想象的那麼好處理。
如果諸侯大臣共誅諸呂是正確的,那劉弘就面臨著一個十分棘手的問題:呂后到底是對是錯?
封建時代的政治就是這樣,一個人錯,那一切都是錯的,一個人對,那哪怕是把天捅個窟窿也是女媧在世。
如果呂后是對的,那殺了呂氏全族的朝臣就是錯的!
若呂后是錯的,那更恐怖:在以孝治天下的漢室,身為孫子,劉弘居然讓祖母變成了‘錯’的人?
在漢室,再沒有比這更嚴重的罪名了——不孝!
仔細考量過後,劉弘得出結論:首先,呂后必然是正義偉大神聖的,不然劉弘就要吃不了兜著走!
其次,為了贏得大部分朝臣的支援,亦或哪怕是中立,也要保證呂氏全族除呂后外,都有罪!
只有這樣,才能替殺盡呂氏子弟的朝臣們擦乾淨屁股。
至於什麼樣的罪過,才能保證碩大一個呂氏宗族悉數有罪,哪怕是襁褓中的幼兒都必須死?
劉弘心裡早已有了答案。
但他還缺少一樣東西,或者說一道程式。
緩緩回過身,劉弘對王忠問道:“傳國玉璽安在?”
王忠略一沉吟,開口道:“陛下歸宮之後,代王便遣代王相至未央宮,前來歸還傳國玉璽。”
劉弘點了點頭,玉璽在手上,程式就完成了一半。
至於剩下一半···
劉弘從懷中取出一張小布片,看著上面寫著的撩撩數字,臉上露出了燦爛的笑容。
公元前180年冬十一月十九,月虧,無雲,繁星當空。
·
·
·
PS:嗯···這次不是科普,是我有個不情之請想讓大家幫忙。
好羞恥的感覺···
那個···
如果各位看官有推薦票這種東西的話,勞煩各位點一下手機螢幕,給我投一下,畢竟第二天就沒有用了···
感覺老臉都要丟沒了···
不是本人不是本人,我是佐吏的弟弟佐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