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與後市影視劇中所呈現的不同,漢時並不是每日都有早朝,而是以高祖劉邦‘五日一朝太上皇’為依據,每五天進行一次常朝。
常朝的存在意義,類似於後世單位週一的工作會議;皇帝會責問臣子的工作進度,並將新的任務安排下去;臣子們則是在彙報工作之後,提出工作中遇到的問題和困難,交由朝臣討論,提出解決方案,再由皇帝拍板定決。
至於兩次常朝之間的日子,如果發生需要向皇帝彙報的事,朝臣則會先告知丞相,看丞相是否具有決定權;如果丞相無法解決,再由丞相決定是讓這人親自去彙報皇帝,還是由丞相代為彙報。
這,便是丞相‘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崇高地位之來源——任何一件事,在送到皇帝手上之前,都會由丞相先過目甚至先處理,再總結歸納報給皇帝。
在皇帝大權在握的正常年代,這種運作方式自然沒有問題;雞毛蒜皮的事被丞相解決掉,丞相拿不定主意的大事再由皇帝決定,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政務的處理效率。
但在皇權羸弱的時候,這種運作方式下的丞相就將大權獨攬,成為政權的實際掌控者。
就像此時,劉弘在皇宮內欣賞著被點綴過後的‘高祖皇帝劍’,甚至閒的有空跟秦牧過過招;而陳平則是在丞相府埋首案前,處理著案几之上堆積如山、其上書有各類政務的竹簡。
從早晨天還沒亮時起,陳平便已經坐在了案前;到現在足足四個時辰過去,太陽都向西邊微微傾斜了,案几上的竹簡卻絲毫不見減少,甚至比早晨還要多了些。
放下手中兔毫,陳平揉了揉酸澀的手腕,端起一旁的茶碗猛灌一通,這才撐著早已麻木的雙腿站起身,緩緩向丞相府外走去。
與後世官員有周末一樣,漢時的官吏同樣有自己的休息日,稱為‘休沐’,大致為‘歇息、洗浴’之意。
明天,就是陳平的休沐日。
按照往常的慣例,此時的周勃必然抱著一罐酒,等候在他家客堂之上。
回想起過往的休沐日前夕,周勃那副‘不醉不休’的憨態,陳平嘴角不由微微上揚,旋即復歸平淡。
坐入車廂,示意馬伕慢些趕車後,陳平從懷中取出一支柱形細筒。
竹筒埠處的紅色泥封已經被破壞,末尾倒插著兩根黑色的鳥獸尾羽。
封泥防窺的方法早在戰國時便已有之,雖在漢初已經廣泛流傳到民間,但火漆泥封依舊是官府專用。
鳥獸尾羽,更是隻有在涉及邊關的軍情戰報之上才看得到。
羽毛數量從一到三,依次代表著軍情的急緩程度;倒插,則表示訊息尚不能完全確認。
緩緩取出筒中的布錦,看著上面規整的文字,陳平眉頭不由緩緩皺起,旋即望向窗外,哀嘆著自語起來。
“絳候是隻知其一,不知其二啊···”
布錦緩緩從陳平手中滑落到膝間,折起的布角出隱隱露出其上所文。
——雲中守臣尚昧死百拜,謹奏陛下,吾皇萬壽無疆···
·
·
·
PS:魏尚成為雲中郡守的具體時間不明,只查到一句‘文帝時為雲中守’,此時的年齡應該為5055歲之間,還算符合邏輯,希望大家不要太過於較真。
如果有大佬對相關知識有所涉及,佐吏恭聞教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