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少帝成長計劃> 第0144章 識人之明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0144章 識人之明 (1 / 2)

這個問題,實際上在兩千年後的華夏,都未能得到完美解決。

‘南京老太一倒地,全國道德素質下降一半’的典故,便足以說明,指望道德素養來維持社會秩序,是行不通的。一個完整的政體,必須要有健全的法律體系,才能保障正常的社會秩序。

至於道德素養,則只能作為輔助手段,去彌補一些在界限模糊,法律不好判定的事件中,所存在的法律漏洞。

從這個角度來看,黃老學在漢初的執政理念實際上非常先進:以律法為準繩的同時,透過提倡道德素養的提高,來保證社會風氣不被帶偏。

相較於法家的全靠法制,以及儒家的完全期待百姓的道德修養,黃老學的主張無疑更加全面,也更為現實可行。

但理論歸理論,實際為官治民時,就不是那麼好操作的了。

——刑德並用,以何為主,何為輔?

若兩者是同等地位,那必然會出現這樣一個問題:當某一件事,在違背法律的同時符合這個時代普行的道德觀念,或在違背道德的同時並沒有觸犯法律,應該如何決定?

所以,張蒼提出的這個問題,翻譯過來的意思就是:刑德並用,當以刑為主,還是德為主?

能知道‘刑德並用’,只能證明汲忡對黃老學有所瞭解,有所涉及;但能否在實際操作中做到使人信服,才能看出汲忡適不適合做官。

在張蒼滿是期待的目光中,汲忡思慮許久,才給出了自己的答案。

“夕者,蕭相國以著漢律,正民視聽,劃民所可為、所不可為。”

“晚輩愚見,刑德並用者,當以律法為基骨,德行修養為血肉,方可使民安樂,江山永固。”

言罷,汲忡再拜,補充道:“此僅晚輩私見,若有謬誤,還請老大人莫怪。”

張蒼自是笑著點點頭,舉樽邀道:“汲僕射之見,頗得黃老無為之要,老夫甚敬之。”

對飲過後,汲忡便在張蒼的目送下,回到了座位之上,再滿一樽,走到了劉不疑身邊。

“還是年輕啊···”

對於汲忡的回答,張蒼說不上失望,但也談不上眼前一亮。

——法為筋骨,仁義附之,就是黃老學目前,對‘刑德並用’的官方解釋。

從汲忡方才的反應來看,張蒼大概也能猜到,這是汲忡自己思考過後得出的結論;而非從書籍中照搬。

從這一點來看,汲忡的表現算是合格的:作為一個文人,汲忡已經有了自己的思考,而不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書呆子。

但這個中規中矩的答案,也讓張蒼對汲忡的期待逐漸消逝——循規蹈矩,只顧理論而不顧現實,光從目前的表現來看,汲忡四十歲之前的成就,不會超過一郡之守。

很淺顯的道理:汲忡即將出任千石級別的九卿副官:奉常丞,之後,為了彌補地方執政資歷的缺陷,汲忡必然會被陛下外放到地方郡國鍍金,再伺機召回中樞,去籌謀更高一級的九卿主官。

在地方執政的過程中,必然會出現類似的問題:某家豪強弄死了一個農戶,然後這家的遺子趁夜上門,殺了豪強全家。

按照汲忡的理論,此人雖是報仇血親,但按照漢律的規定,殺人者死,此人依舊難逃死罪。

這樣的理論,放在別的時代或許無可厚非,但在漢室,這絕對就是個謬論!

——父母被人殺害,去報仇還要被判死罪?

這樣的事只要一出現,將直接動搖漢室‘以孝治天下’的國本!

更何況秦時的嚴苛律法,已經在天下人心中留下了不可磨滅的負面印象,如果還以法律為主要標準,那無疑會捅破漢律的表皮——此秦法也!

所以,以法律為主要基準去執政,在此時是根本行不通的;具體執政上,還是要以道德為基準,以民風建設為首要。

此時的九卿,自然大都是隨高皇帝劉邦立下赫赫軍功的開國元勳;但張蒼心裡橫清楚:總有一天,政壇要被一步步爬上來得官僚階級所取代。

此事,在現在就已經有所苗頭:河南守吳公,以治民為善,公平公正,而被召入中樞,任為九卿!

在將來,政壇被官僚階級佔據的趨勢,只會越來越快;待等開國功勳們差不多都死光,九卿恐怕就都是從地方摸爬滾打上來的陳年老吏了。

到了那時,汲忡要想成為中樞九卿有司的主官,就必然有漂亮的地方執政履歷,才能堵住朝堂悠悠之口。

那什麼樣的地方官,才能有機會被提拔到中樞,成為九卿?

要麼,將原本貧苦困頓的治下治理的很富庶,百姓民安居樂業,其攻擊大到傳入朝堂,乃至於天子之耳,並得到大部分人認可;要麼,就是如吳公一樣,執政公正的名聲足以傳入長安,為天子所知,為朝堂所認可。

這兩者,汲忡能做到哪一樣?

帶領治下百姓走向小康,張蒼不相信以黃老出身,信奉‘無為而治’的汲忡能做到;而吳公的路子,也被汲忡方才的表現否定。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