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少帝成長計劃> 第0138章 以食為天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0138章 以食為天 (2 / 2)

借。

借錢,借糧,本想著應付過去,就還回去的佃農,到最後就會發現,欠下的債根本還不完,並且會利滾利滾利滾利,一直積攢下去。

最終,欠下的債達到一定數額,放貸的子錢商人認定這戶佃農還不起了,就開始催還——幾天之內,必須將欠下的債還完!

走投無路的佃農,最終只能賣兒賣女,甚至將自己也賣為奴隸。

封建時代,幾乎都躲不過的土地兼併,大都是這麼一個流程:吃不飽,賣土地,土地賣完租種,租著租著債臺高築,只能賣身為奴。

所以,每一次大規模的糧價波動,實際上都是在吸取王朝的壽命——前段時間糧價飛漲的事,每發生一次,就會由一批農民失去土地,成為佃農,並在不遠的將來成為奴隸,消失在國家統計的戶籍當中。

即便是那些,在這次糧價波動中僥倖保證田畝的自耕農,實際上也會受到很大的打擊——或許,這家人原本攢下了一筆餘錢,可以送家裡有出息的孩子去遊學,去練武,去改變這個家庭的命運;但這家人省吃儉用,花費十數年乃至數十年,一枚一枚攢下來的積蓄,就這樣被糧商割韭菜般割走。

原本有機會衝破階級枷鎖,向更好的方向發展的一個家庭,希望就此破滅。

土地兼併加劇,階級矛盾加劇;國家失去一批中產階級擁護者,失去納稅人;而原本願意乖乖上繳糧稅的自耕農,被雁過拔毛的地方宗族豪強所取代···

所以劉弘心裡很清楚:前段時間的糧價飛漲,雖然最終被自己以最快的速度化解;但對自耕農階級的傷害,幾乎是無法逆轉的。

即便劉弘以最樂觀的心態估計:此次為期不到兩個月的糧價飛漲,至少讓百分之五以上的自耕農,成為了半自耕農,甚至直接變成佃戶。

這對劉弘而言,無疑是個慘痛的教訓——自耕農階級,才是封建王朝最大的擁護者,以及基本盤。

任何一個封建王朝的毀滅,其核心問題都逃不過一點:自耕農階級數量過低,且正常生活無法保障。

原本應該勤勤懇懇待在家裡種地的百姓,都成為了無地遊民;吃不飽肚子,找不到事幹,隨便誰出來喊一句‘反他孃的’,就烏泱泱拿命去拼富貴了。

所以,為了維護自己的支持者,封建皇帝但凡稱得上一句‘明君’的,都會努力去改善底層百姓的生活狀況——最起碼,也要減緩自耕農階級減少、以及土地兼併的速度。

作為穿越者,劉弘自然不可能連這點道理都不懂。

這次糧價波動事件,讓劉弘心中浮現出一個想法:糧食保護價政策。

政府出面,制定一個固定的價格範圍,以此減小糧食波動對底層百姓的影響。

今天,劉弘來東市的目的,除了弄清楚內史衙門在玩兒的花樣之外,就是為糧食保護價政策的制定進行實地考察。

走進糧鋪,映入劉弘眼簾的,就是陳列於布袋中的各色穀物。

有宿麥,有稻米,還有銷量最好,為尋常百姓主食的,散發淡黃色光澤的粟米。

一塊竹牌插在粟米上,上面標這價格:八十錢。

再看看店小二站在街上,每有人路過,就重複一邊‘米石八十錢’,劉弘就不由覺得好笑。

這一次,關中的糧商們,無疑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按道理來講,如果乖乖按九十錢左右的價格售糧,雖說利潤有限,但起碼是穩賺不虧——秋收後,糧商們下鄉購糧的價格,幾乎不可能超過七十五錢!

即便算上幾個月的儲藏成本,九十錢的售賣價,也依舊有每石十錢以上的利潤;然後隨著時間推移,糧價再慢慢上漲,在秋收前停在九十五錢上下,對糧商而言,這就是賺錢的一年。

但一時鬼迷心竅,讓關中糧商們付出了慘痛的代價——劉弘以皇帝之身親自下場,開‘少府’糧售於東市,這使得糧商們囤積的糧食,在八十五錢以上根本就賣不出去!

隨著時間的推移,粟米儲存成本只會不斷升高,而在少府(劉弘)虎視眈眈之下,今年一整年,糧食的價格都不太可能超過八十五錢。

這就使得,關中絕大多數糧商,這一年的盈利額,已經確定為負數了——當二月初一來臨的時候,糧商們手裡的粟米,其成本價便已經達到了八十五錢!

現在,糧商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能賣多快賣對快,將手裡囤積的糧食甩出去,降低儲存成本,及時止損。

這就使得,在詭異的‘糧荒’之後,市面上又陡然多出了一大批超過需求量的糧食。

如果說兩個月錢,糧商們無論賣多高,百姓都只能咬牙買下的話,現在,只要百姓提一句‘隔壁誰誰誰家的糧鋪還便宜一錢’,糧商們就會顧不上去確認,而趕忙將糧價再降兩錢。

書閱屋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