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劉弘最終還是以‘朱虛侯年少無知’為由,赦免了劉章的死罪,象徵性的削了五百戶封邑,將這件事強行壓了下來。
至於原因,當然不是劉弘天真的想保持老劉家的和睦!
而是怕物議鼎沸···
想當初,諸侯王們響應陳平、周勃號召,紛紛起兵反呂氏,其中勢力最大的,就是齊王劉襄。
結果劉襄非但沒從這件事撈到什麼好,反而是把次弟劉興居給搭進去了!
如果劉弘再放任劉襄的三弟劉章被治罪,那劉章必然難逃一死。
那樣一來,等過了幾個月,劉襄‘抑鬱而終’的時候,難免會出現這樣的輿論:陛下窺伺齊國之土,欲絕齊悼惠王之嗣···
所以,在提前‘獲知’劉襄命不久矣的前提下,劉弘必須也只能留劉章一命,給齊悼惠王留一脈。
——齊悼惠王劉肥,在高祖時期,其同情者就遍佈天下!
在劉邦死後,呂后掌權時期,劉肥入長安朝見,作為弟弟的劉盈自然是盛情款待,設家宴以迎劉肥朝覲。
席間,劉盈出於對哥哥劉肥的尊重,將上首的座位讓了出來,讓劉肥坐上去;本就與劉盈感情很好地劉肥聞言,再加上二兩濁酒下肚,便也沒多想,一屁股坐了上去。
而這一切,都被一旁坐著的太后呂雉看的清清楚楚,並懷恨在心。
酒過三巡,見劉肥對兒子劉盈一口一句‘阿弟’,呂后實在是忍無可忍,便叫人取來兩樽毒酒,示意劉肥喝下去。
太后發話,劉肥自然不敢不從,正舉樽欲飲,一旁的劉盈酒興大發,嚎出一句‘朕敬兄長一樽!’,就端起呂后面前的另一杯毒酒,作勢要喝。
呂后頓時手足無措起來,看著皇帝兒子要將毒酒喝下,無可奈何之下,只能趕忙將劉盈手中的酒樽拍落。
到這裡,饒是劉肥心再大,酒再上頭,也是發現了情況不對,便藉口‘不勝酒力’早早離席。
回到王府之後,劉肥心裡滿是恐懼,千方百計的到處打聽,才探聽出真相:呂后對自己,已是心懷不滿!
當時是,趙隱王劉如意才剛被呂后一杯毒酒送上路,劉肥又怎能不慌?
為了不被呂后殺害,劉肥最終將超過三分之一的齊國國土拿出來,送給了呂后和劉邦的女兒——魯元長公主為湯沐地,才僥倖躲過一死。
劉肥都已經這麼慘了,如果劉弘還讓劉肥僅剩的三個兒子,在一年之內相繼死去,而且是以‘天打雷轟’‘密謀造反’‘抑鬱而終’這樣分開來看還算正常,湊在一起卻十分微妙的原因死去,那無論是民間輿論,還是宗室內的氛圍,都將對劉弘十分不利。
現在,陳平周勃已經是一退再退,劉弘則是步步為營,高歌猛進,勝利的曙光已經離劉弘不遠;在這種情況下,劉弘需要集中所有的注意力,將陳平和周勃棺材上的釘子徹底釘死!
——獅子搏兔,尚需全力!
更何況劉弘此時,還遠沒有到必勝的地步;劉弘現在也不過是保障了生命安全,勉強取得了階段性勝利而已。
所以,劉弘必須將一切潛在的隱患扼殺在搖籃,不給陳平、周勃等人任何可乘之機。
書閱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