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世諸葛丞相做的就很好嘛!
而劉弘之所以在如此短暫的時間內,收穫如此巨大的信心,甚至已經有資格去考慮為了勝利,自己怎麼樣才能少付出些代價···
這一切的原因,都淺顯直接的擺在了劉弘面前,未央宮宣室殿殿堂之上。
西漢與其他封建朝代最大的一處不同,便是西漢開國初,朝堂幾乎沒有文人士大夫階級的代表!
無論是開國十八功臣,還是劉邦前前後後冊封的十七位異性諸侯王、一百四十三位列候,都與文人階級扯不上什麼關係。
漢初,幾乎每一個爬上高位的勳貴,無不是靠著實打實的戰功,毋庸置疑的彪悍戰績,而得到高官厚祿。
所以,西漢歷史上經常會出現這樣一種奇怪的現象:前一秒還在戰場上廝殺的將軍,下一秒就能安坐於廟堂處理政事,甚至於吟詩作賦!
而昨天還在長安有司打著政治排球賽的‘文官’,也同樣能在國家有難時爭先恐後的請命出征,搖身一變,成為威武霸氣的將軍。
這,便是西漢強大軍事實力最真實的寫照——漢室官員,沒有一個軟腳蟹!
誰能想象到在歷史上貴為帝師,為景帝奉上削藩策的御史大夫晁錯,其生前的常朝,基本都是在拳打丞相申屠嘉、腳踢魏其侯竇嬰;頭頂少府令劉舍,牙咬太常卿袁盎中度過?
就連史書上被贊為‘計相’,傳聞數學造詣頗高的張蒼,也是憑藉著軍功得封北平侯,甚至到了一百歲,還能有力氣傳宗接代的猛男!
所以,文能下馬安邦,武能上馬治軍,才是漢室官員最真實的寫照。
其中最典型的一個例子:漢室,非徹候不得為相!
而作為漢爵最高一級的徹候,根據劉邦留下的規矩:非有功,不得侯!
不如約,天下共擊之!
劉弘所不用忌憚得祖制裡,絕對不包括這一條!
除此之外,還有劉邦那著名的約法三章,以及對勳臣功侯許下的‘山河永固,與國同休’的諾言。
這條祖制,就連權力巔峰時期的文帝劉恆,都無法輕易忽視——歷史上,張蒼在黃龍改元事件中被罷相,文帝左思右想,實在是無法從徹候中選出一個合格的丞相人選。
最終,文帝劉恆無奈的將身為關內侯的申屠嘉挑出來,上午恩封其為故安侯,下午再拜申屠嘉為相!
——就連歷史上的劉恆,都只能透過這種近乎無賴的方式,規避這條祖制,便足以看出,武人在西漢初,具有怎樣的政治地位。
可以說,一個沒有從軍經歷的官員,無論如何有才華,都無法坐上高位;沒有三五個首級記在檔案裡,根本就別想成為一縣之主官!
才華橫溢如賈誼,其入朝之後也無法避免被功臣勳貴排擠,指責其‘驟然貴幸,窮思弄權’;隨後更是幾度三番無緣中樞,落得抑鬱而終的下場。
而賈誼賈長沙,唯一能被朝臣勳貴攻擊的點,就是賈誼沒有從軍經歷,‘根不正’‘苗不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