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帝王,一言一行皆事關天下蒼生,又怎能因一己之私,就枉顧天下蒼生?
合格的皇帝,就該像景帝劉啟那樣,無論何時,都具備機器一樣的理性和冷漠,一切都以天下為重。
至於那些有情有義,仁善寬和的帝王,除非能具備像文帝劉恆那樣的政治智慧,不然,就活該葬送天下!
所以劉弘今日召王陵覲見的目的,就很淺顯了:在明日早朝,提出任北平侯張蒼為御史大夫,並建議劉弘改造御史大夫。
簡而言之,就是為御史大夫即將面臨的改制背書,並隨時做好出問題時,給劉弘背鍋的準備。
對此,劉弘個人感情上是有些愧疚;但一想到自己的使命,劉弘便不再覺得自己有錯了。
——劉弘的到來,直接導致漢家失去了文、景、武連續三代雄主!
那劉弘的政治使命也非常簡單了:如果不想漢室失去那句‘以強亡’的標籤,那劉弘最起碼也要在死前,完成文、景、武三代皇帝的成就:天下富饒,諸侯闇弱,以及,蕩平匈奴!
也就是說,到劉弘駕崩的時候,漢家起碼要內削諸侯王勢力,外逐匈奴,釐清內政吏治,劉弘才算沒白穿越。
對於如此高的‘及格線’,劉弘表示···
壓力山大!
即便以劉弘這個後世人的角度來看,漢室文、景、武接連三位皇帝,放在封建歷史上任何一個時間點,都是能讓國家踩滿油門,向強盛的方向高歌猛進的狠人!
而劉弘卻要一個人完成這三位所完成的事,才算交出了一份勉強及格的答卷···
這就使得每一分一秒,對劉弘而言都十分寶貴:哥們兒要乾的事多著呢!
對於無休無止的政治鬥爭,劉弘表示已經沒有多少耐心了。
即便劉弘能活到六十歲,留給他的時間也只剩下四十多年了;而等待著劉弘的,是文景之治,削弱諸侯藩王,以及馬踏草原,將匈奴趕到西方,讓匈奴人去陪亞歷山大大帝的後代捏泥巴。
比起這些豐功偉業,陳平,實在是沒有資格讓劉弘在政治內鬥上浪費太多時間。
現在,基本掌控了政治格局的劉弘,已經有資格為整治陳平的事,給自己一個期限了——一年。
一年之內,如果還不能讓陳平周勃滾回家種田,那劉弘就顧不上生前身後名了。
所以明日的常朝,劉弘要做的事情就多了起來:任命張蒼為御史大夫,初步得出御史大夫改制方案;任命飛狐強弩校尉令勉為郎中令;任命北軍射聲校尉秦牧為衛尉丞···
除此之外,內史劉揭,也將在明日早朝,迎來劉弘最後一次的拉攏;若無果,劉揭就將被劉弘徹底劃入‘無可救藥’的陳平、周勃一系。
最後,關於少府和廷尉的人選,劉弘也同樣苦惱不已:少府令,劉弘的想法與陳平近似相同——別添亂就行。
但廷尉,劉弘卻是左思右想,都想不到由誰擔任了。
所以劉弘召王陵覲見的最後一件事,便是讓王陵舉薦一個能供他差使的廷尉卿,為高廟事件畫上一個完美的句號。
——那些因高廟之事被羈押的官員,究竟應該如何處置,劉弘需要一個業務能力在水準線以上的廷尉卿,為自己出謀劃策,並衝鋒陷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