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別忘了,這裡是長安!
雖然不至於到唐朝那個地步,但也稱得上一句‘居長安,大不易’!
都不用說別的:在長安一石粟米價值百錢,關東呢?
最高不超過七十錢!
長安隨便一棟兩進的宅院,動軌就要數十萬,關東呢?
撐死十萬錢!
假設秦牧家有五口人要養,那光是米,一年就要吃掉一百石。
那身為皇帝身邊的人,秦牧好歹也算是體面人了,一家老小也不能光吃粟米吧?
怎麼著也得三天兩頭見個葷腥。
作為皇帝身邊的人,秦牧也得日常應酬,喝個小酒吧?
再算上每年給家人做兩套新衣服,秦牧一年的俸祿,頂多就夠一家老小吃喝,頂多加個穿,攢錢買宅根本無從說起!
在後世人看來,這或許不可思議:一個相當於國家領導人秘書的官員,工資居然只夠維持生活?
這件事,就要從劉弘的便宜祖父,漢高祖劉邦時說起了。
是時,天下初定,百廢待興,戰亂加饑荒下,糧價飛漲,米價最高達八千錢一石!
百姓民不聊生,易子相食,餓殍遍野···
當時,天下所有人都窮,包括劉邦!
劉邦的御輦,連八匹同樣顏色的馬都湊不齊;曹參貴為漢相,連馬都沒有,只能坐牛車上朝···
而官員的俸祿,就是劉邦在那個粟米一石八千錢的時代定下的。
在當時,二千石確實算得上高官厚祿了:留下家裡要吃的,剩下的轉手一賣,上千萬錢就到手了。
但在劉邦死後,呂后透過各種金融、政策等手段,使天下經濟逐漸復甦,市場秩序步入正軌,物價逐漸回降到相對合理的範圍。
糧價降了,百姓輕鬆了,但官員們就要叫苦不迭了···
因為封建時代的官員俸祿,是不給錢的——二千石,就是給你發二千石粟米!
這就導致,官員們年末拿到手的糧食雖然沒變,但其價值,早就不能和建國時同日而語了···
但這個事,能給誰說?
劉邦定下的規矩,誰敢改?
沒辦法,身為國家高階官員,卻只能堪堪維持日常生活,只能貪了。
歷史上到文帝朝時,賄賂之風更是發展到連皇帝都要低頭,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地步了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