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發現耳邊清淨下來,劉襄才回過神,木然抬起頭:“朱虛侯說完了,便退去吧,退去吧···”
劉章見此,心中更加煩悶起來:“王兄!”
沒等劉章繼續說下去,劉襄便開口打斷道:“寡人聞,朱虛侯自少府得大黃弩一柄?”
“如今勳貴大臣均於未央宮外,朱虛侯怎還不去?”
劉章頓時一愣,旋即焦急的靠前,低聲道:“王兄,那小兒不過知吾等取了一柄大黃弩而已···”
“呵!”
話音未落,劉襄頓爾譏笑一聲,慵懶頹廢的看著劉章:“若那小兒真在未央宮說出爾之醜事,爾還有命活?”
劉章這才止住話頭,不再多說。
自陳平傳出那句‘自往少府取之’的許可後,劉章便徑直前往少府位於城外的作坊,取走了許多尚未勒名的軍械。
光是大黃弩,就裝了足足十餘輛馬車···
劉襄緩緩站起身,負手來到劉章面前,眼中盡是絕望。
“將那批軍械拿去,還了吧···”
情況已經很明瞭了:小皇帝和朝臣們的鬥爭即將進入白熱化,無論哪一方得勝,另一方都將一敗塗地,失去包括,但不限於生命的所有。
而劉襄,早在朝臣們打算迎立劉恆的時候,便已經不再是這盤棋的執棋方了···
“只怕最初,寡人便是棋子一枚···”
到現在這個份兒上,劉襄也想明白了,為什麼陳平、周勃等人當初會要求自己出兵,並承諾要迎立他為皇帝。
如今看來,只怕是陳平、周勃等人忌憚呂氏手中的南北兩軍,才讓他自齊地起兵,逼迫呂氏將大半支北軍交到灌嬰手中,令其前往滎(Xíng)陽,阻擋自己所率領的齊軍。
這樣,呂氏手中兵力就將大幅縮水,誅呂之事才有成功的可能性。
可笑劉襄聽聞呂氏盡除,便著急忙慌帶著數百隨從入長安,等待著大臣們迎立自己。
只怕周勃等人,從最開始就沒有想過擁立他,那個承諾,也不過是想利用自己手中的兵力罷了···
自嘲一笑,劉襄再度看向劉章:“聽為兄的話,將那批軍械拿去還了,吾等尚可自長安全身而退···”
事到如今,無論是陳平等人獲勝,將劉恆扶上皇位也好,還是小皇帝君臨天下也罷;都和他,和他們‘齊悼惠王’一脈,沒有多大的關係了。
劉襄已經心如死灰,只想趕緊逃離這個傷心地,回到臨淄的王宮中,醉生夢死···
聞言,劉章卻滿是不甘心:“王兄何以如此自輕?今小兒年幼,正值主少國疑之際;朝臣不恭,宗室不敬,王兄若有心,自可行攝政事···”
“夠了!”
劉襄突然一聲怒吼,頓時止住了劉章未盡之語。
只見劉襄緩緩閉上雙眼,痛苦的揚天嘆息著:“朱虛侯若不想扶寡人靈柩回臨淄,便照寡人說的做吧···”
“將軍械還回去,寡人便向陛下請辭,回臨淄,此生不復朝長安···”
·
·
·
PS:史料中可以參考的是:齊王劉襄響應陳平、周勃等人的號召,自齊地起兵,向關中進發;呂氏慌亂間任灌嬰為大將軍,領軍前往滎陽,阻止劉襄。灌嬰大軍到滎陽後,給劉襄送信:我們是一夥的,我不阻攔你,我們一起殺回長安殺光呂氏。
之後的事就沒記載了,劉襄到沒到長安,灌嬰回沒回長安,都未知,只記載了在一個多月後,灌嬰‘班師回朝’。
佐吏根據合理性推測,劉襄不管到沒到長安,起碼劉襄的大軍是沒到的,不然周勃陳平應該不敢迎立劉恆。所以,本書中用佐吏認為最合理的情況作為設定——灌嬰和劉襄剛在滎陽達成一致,長安就傳來朝臣打算迎立劉恆的訊息,劉襄來不及整點部隊,便趕忙輕車簡行前往長安,手中無兵權,所以才被周勃陳平陰了。至於灌嬰,應該是不想蹚長安的渾水,所以在滎陽整點部隊,打算晚點回長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