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南韓人的談判算是很圓滿的,最起碼在林木看來是如此的。
有了一個彼此都能接受的價格和先決條件,只用到時候回到國內把合約敲定下來,這一次的合作就算是成功了。
而等到時候在簽訂合約的時候或者是showbox準備投拍的時候,林木可以派遣人手或者親自去showbox的拍攝基地看看他們的特效技術運作模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學習,從來都不是一件可恥的事情。
南韓人這麼迫不及待可能也和聖殤的展映是有關係的。
威尼斯電影節的風格其實就如同她這座城市一樣,溫潤,小眾,對於文藝向的故事更有傾向。
比如自我,比如人格,比如人文……
聖殤雖然有一個冷冽的外表和故事,但是在最後無論是林江還是母親都找到了自我生命的救贖。
而林江最好殘忍的把自己掛在卡車底下沿著公路被拖行,那斑駁的血跡就是最後的昇華。
也許殘忍,但是至高。
故事,從來都只是故事,無論你覺得這故事真也好,假也好,或者誇張也好,壓抑也罷,都是如此。
聖殤其實涉及的東西蠻多的,如果是金基德自己來拍,感覺更多的是想剖析人性,可是老陳來的話,感覺就要弱化了這一部分,反而側重了救贖。
其實歸根結底就是兩點,側重點的不同。
金基德拍會更側重母親的戲份,因為她是復仇。
老陳拍的時候則是會傾向林木,因為他是救贖。
還有一點就是,老陳自己開電影公司,而且被浮華的市場也影響了,在拍戲的時候會考慮的更多一些。
比如,商業價值。
故事是無可更改的,已經是這麼個故事,無論如何的去修改都不太合適,改的少了,不如不改,改的多了,失去了原本故事的顏色,得不償失。
那就只能從角色本身著手了,說白了,就是林木名氣比米樰大,也更容易吸引觀眾願意為這部電影掏錢買票。
拍電影不容易,獨立製片的電影公司更是不容易,這是從入行成名自己組建了公司之後給老陳帶來的最大的改變,滲入到了骨子裡的。
忙完了這個事情,米拉麥克斯還要等一等,林木就繼續對誅仙的劇本進行最後的收尾。
和白夜追兇不同,誅仙因為涉及的場景太多,再加上特效包括場地的搭建都是比較複雜的,白夜可以分開來拍,而誅仙,林木打算兩部一起來拍。
一個是為了節省資金,另一個也是考慮到演員們的情況,再者就是有了白夜奠定的基礎,對於系列電影林木還是有了一點把握的。
而這一次,誅仙整個演員陣容下來的預算並不是很高,片酬最高的應該是嚴寬,也不過區區百多萬,其他人更是低的髮指。
這不是林木壓榨,只是因為他們大多數的人在電影方面都沒有令人滿意的履歷,電視,電影,兩碼事。
哪怕你在電視圈裡混的再好,你的片子再熱播,沒有一部可以拿出來作為你的資本來和電影製片方交涉的話,片酬都是會被一壓再壓的。
尤其是,林木還是那種特別不喜歡看名氣來衡量演員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