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電視劇中有些不太讓人理解或者覺得有些不靠譜的、劇情之間聯絡不起來的地方,都可以回到中看到答案。
當然,就算帶著枷鎖起舞,《甄嬛傳》電視劇的水平也是相當不錯的。
它對進行了一些修改,完美的把故事移植到雍正年代,雍正本來妃嬪就很少,所以劇情顯得很真實,比原著更加沉穩,超高收視率就是其最清晰的見證。
另外就人物刪減問題,電視劇處理也相當不錯。
編劇明白“人物在精,而不在多”的道理,所以電視劇中每個妃嬪都具備了很高的代表性,特點鮮明,比如華妃、比如沈莊眉、安陵容等等,都讓觀眾印象深刻,這點比起算是以質量取勝。
其中最成功的地方在於——
一部宮鬥劇,被鄭曉龍拍成了正劇範。
洛陽想寫《甄嬛傳》,肯定要最大程度上保證這部的質量,所以他要結合原著與電視劇的優點,讓自己筆下的《甄嬛傳》質量超越原著。
“《甄嬛傳》原著一共是一百五十萬字……”
“字數多是網路慣有的特性,但相對其整體構造來說,這麼多篇幅未免有些太長了……”
“另外到了後期的時候,很多嬪妃的形象特點都在重複,這是很沒有必要的事情,所以人物肯定是要刪減的,但又不能像電視劇裡刪的那麼多,畢竟其中有些人物和劇情,電視劇不方便體現,卻沒有這方面顧慮……”
洛陽一邊思索,一邊飛快的敲擊鍵盤建立《甄嬛傳》大綱。
當腦海中把《甄嬛傳》整體劇情過一遍的時候,洛陽已經有了基本的打算,他來寫版《甄嬛傳》,最終字數可能會在一百萬字左右。
一百萬字,可以保證留下的都是原著和電視劇的精華部分!
想到這裡,洛陽開始正式創作:【我初進宮的那一天,是個非常晴朗的日子。乾元十二年農曆八月二十,黃道吉日。站在紫禁城空曠的院落裡可以看見無比晴好的天空,藍澄澄的如一汪碧玉,沒有一絲雲彩,偶爾有大雁成群結隊地飛過……】
是的,《甄嬛傳》是第一人稱作品。
相對男頻對第一人稱作品的不適應,女讀者對第一人稱這種寫作手法是非常包容的,甚至她們會覺得,這樣寫會使得更有代入感,這也是前世《太子妃升職記》、《步步驚心》等ip大熱的都是採用第一人稱創作的原因。
時間一點一滴的過去。
洛陽已經沉浸在《甄嬛傳》的劇情當中……
他彷彿看到後宮中那群如花似玉的女子為了爭奪愛情,爭奪榮華富貴,爭奪一個或許並不值得愛的男人,鉤心鬥角,爾虞我詐,將青春和美好都虛耗在了這場永無止境的鬥爭中,雖是紅顏如花,卻暗藏兇險,笑裡藏刀。
但是無論她們的鬥爭怎樣慘烈,對於美好,都心存希冀。
這也是洛陽選擇《甄嬛傳》的原因,想要成就現象級,幫上陸玉兒的忙,就必須要選擇經歷過大眾考驗的作品,必須要選擇有自己思想的作品,《甄嬛傳》就是這樣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