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時就對各類文學充滿興趣的洛陽,把自己的感悟說了出來。
他是這樣解釋的:“因為這個故事,把握住了密室的核心要點,各種鋪墊和暗示層出不窮,並且氣氛營造極為老道,而且最後的結局,放蛇人死在了自己的毒蛇口中,很符合讀者的期待感。”
當然,這個故事的結局中,也順便彰顯了福爾摩斯性格中的強硬一面。
老福在這篇故事的結尾,淡定的對華生說:“我那幾下藤鞭子激起了毒蛇本性,因而它就對第一個見到的人狠狠地咬了一口。這樣,我無疑得對格里姆斯比·羅伊洛特醫生的死間接地負責。憑良知說,我是不大會為此而感到內疚的。”
我應該對他的死間接負責,但憑良知說,我並不會對此感到內疚!
必須得承認,很多人看到老福說出這一段話的時候,都有種內心暗爽的感覺,這就是福爾摩斯性格中強勢的一面,作為一名優秀的偵探,福爾摩斯的人格魅力是無窮的。
而在回憶起《斑點帶子》的劇情時。
洛陽也在噼裡啪啦的把這些劇情給一字一句敲出來。
……
[八年來,我研究了我的朋友夏洛克·福爾摩斯的破案方法,記錄了七十多個案例。
我粗略地翻閱一下這些案例的記錄,發現許多案例是悲劇性的,也有一些是喜劇性的,其中很大一部分僅僅是離奇古怪而已,但是卻沒有一例是平淡無奇的。
這是因為,彵做工作與其說是為了獲得酬金,還不如說是出於對彵那門技藝的愛好。除了顯得獨特或甚至於是近乎荒誕無稽的案情外,彵對其它案情從來是不屑一顧,拒不參與任何偵查的。]
……
和前幾個故事一樣。
依舊是以華生的視角展開的。
現在隨著世界推理大賽轟轟烈烈的展開,波及的影響也是越來越大。
順理成章的,洛陽筆下的福爾摩斯,自然是輕而易舉的紅遍了世界,畢竟以一個系列作品去參加世界推理大賽,本就是一件極為拉風的事情,而現在連連擊敗對手,更是為福爾摩斯籠罩了一層無敵的光環。
這樣的情況下,福爾摩斯的好基友華生,自然而然的跟著人氣紅火起來。
畢竟《血字研究》、《四簽名》、《紅髮會》,全部都是以華生視角進行展開,而且明顯能夠看出福爾摩斯和華生的關係很好,這讓很多讀者都開始討論起華生和福爾摩斯的關係——
當然,因為福爾摩斯的故事才發表三部的原因。
這種討論只是在小範圍展開,並沒有像前世那般轟轟烈烈,或者說,還沒到時候。
時間一點一滴的過去,洛陽一直在寫《斑點帶子》,這種高強度的碼字對他來說已經習以為常,只是寫到一半的時候,忽然……
 未完待續。